书院里的鳌峰亭已基本修复
记者14日获悉,福州市将投资约280万元,修复清代福建最高学府———福州鳌峰书院。目前正加紧施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据了解,鳌峰书院当时堪称“东南第一学府”,从1707年创办到1905年撤销书院,共考取进士163人,举人700多人,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这里求学7年。
专家呼吁修复 福州鳌峰书院
鳌峰书院由福建巡抚、著名理学家张伯行于清康熙年间(1707年)创办,为清代四大书院之首,是福建当时最高学府。地点在今鳌峰坊,即现格致中学(原福州师范学校)和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校园内,因其南面正对着于山顶上的鳌顶峰,取“独占鳌头”之意而得名。
日前,福州市文物局牵头召集省文史馆、省社科院、福建师大以及市、区文管部门的有关专家,对鳌峰书院进行专题研究并考察遗址现场。专家们认为,鳌峰书院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曾是闽文化传播台湾的重要基地,应当予以修复、保护。况且,福州历来被誉为“海滨邹鲁”,古代书院文化极其发达,至今却没有一处保留完整的、有代表性的书院实体遗存。鳌峰书院作为晚清福州四大书院(另为正谊、凤池、致用书院)之首,保留着详尽的历史资料记载,具有修复的可操作性。
专家们建议,立即停止鳌峰书院旧址范围内的一切建筑项目,完整地保留旧址地盘;由市文物管理部门负责开展深入细致的专项文物普查,发掘、征集、保护鳌峰书院的相关文物;抓紧搜集鳌峰书院文献资料,整理出版《鳌峰书院资料汇编》。
《鳌峰书院志》成为修复蓝图
14日,记者来到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校内,只见校门口左侧操场旁有个鳌峰亭,像个小型的私家园林,亭子旁边放着一块石匾,上面写着“鳌峰书院旧址”。在格致中学(原福州师范学校)靠鳌峰坊路的大门旁,原来破旧的林则徐读书处主体修复工程已基本完成。
据史料记载,鳌峰书院的全盛时期为清嘉庆年间,当时鳌峰书院建有藏书楼、监院公廨、大成殿、文昌阁、五子祠、二十三子祠、张公祠、三贤五先生祠、正宜堂、崇正讲堂、敦复斋、致用斋等楼群,有学舍140多间,可纳400名考生的考棚;还修有《鳌峰书院志》,留下了书院建筑的详尽记载和书院全图。此次修复就是以《鳌峰书院志》作为修复蓝图的。
目前,福州市已先期启动了鳌峰书院修复工程,正在做修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修复工程将尽可能按原样修复。
□延伸阅读
鳌峰书院:清代福建名人的摇篮
鳌峰书院以弘扬程朱理学为宗旨,以教、学、研、编为经,以出当世名士为纬,定期从全省择优录取秀才,聘各方名士讲学,很受朝廷器重,康熙皇帝还亲自为鳌峰书院题写了“三山养秀”的匾额,乾隆皇帝写了“澜清学海”的横榜。
鳌峰书院得以顺利发展达198年,成为福州历史文化的标志和清代福建名人的摇篮,其中有撰写《郑成功传》的郑亦邹;有早期开发台湾的蓝鼎元;有怒斩皇子的陈若霖;有令福州人引为自豪的“开眼看世界”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则徐在鳌峰书院求学7年,一直到20岁中举人为止。从鳌峰书院走出的知名学子举不胜举,它的影响力甚至远至台湾。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废止,书院改为“校士馆”,后又改为福建法政学堂。辛亥光复时学堂毁于火,书院原有设置,除一座假山外,荡然无存。(记者 阙文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