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沙群岛附近海域,有着几百艘自元朝以来的历代沉船,海峡两岸有望联合起来保护这些水下文化遗产。”
15日,海峡两岸海洋合作问题研讨会在厦大举行,来自两岸的高校教授、造船公司及海洋执法部门聚集研讨海洋合作问题,台湾政治大学赵国材教授抛出上述观点。
赵国材教授将沉于东沙群岛海底的几百艘历代沉船称为“水下博物馆” 。
他说,台湾保护水下文化遗产起步时间晚,但占据有利地理优势;由于文物一旦被打捞出水,受环境影响容易毁坏, 而大陆这边在深水技术、文物保养等方面有优势,这为两岸的合作提供了很大空间。
除了台湾高校教授身份, 赵国材还有一重身份为台湾行政院海洋事务推动小组的成员。
他说,从学术价值和考古角度看,这些沉船很有保护价值。关注水下文化遗产情况的他倡导说,希望水下文化遗产先由学界来研讨合作保护,从民间开始探讨保护可能性进而影响到官方来重视和保护。
赵国材透露说,保护起来后,将来将该水下文化遗产开发开放成为原生态水下博物馆,也是不无可能。(李玉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