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民间资本走进保税区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37

  在“门”外徘徊已久的民间资本,终于走进了外高桥保税区的大门。据悉,外高桥的三大开发公司已有两家打开缺口,大胆引入民间资本。民营资本的渗透,改变了保税区开发公司的全“国”资的资本构成,在全国各大保税区中也是新鲜事。
 
 具有开创意义
  民营资本介入保税区开发建设领域,长甲集团是个起始。2001年岁末,国内颇具声望的民营企业长甲集团与外高桥保税区三联发展公司达成融资性出售方案,涉及资金8000万元,从而介入保税区物业经营领域。当时,浦东新区区长胡炜在签约仪式上就指出,“这种合作具有开创意义”,是一条缓解开发公司资金紧张的新路,也是对开发公司的融资、管理、投资决策等的一个新挑战。而对这些民间资本来说,这是一项风险小、稳定性好、回报率高而且可持续的投资。
  之后,2002年年中,保税区新发展公司在股份转让过程中也引进了民间资本,浦东恒仁置业成为新发展公司的股东之一。
 
 投资热潮初现
  在外高桥保税区取得这样的开创性突破的同时,民营资本在外高桥保税区注册投资也渐成气候。今年3月,浙江商人李七一一举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在保税区三联发展园区批租了2.3万平方米土地,设立上海捷申物流有限公司,开了民间资本在外高桥保税区投资实业的先河。这位由建材生意起家的浙江商人表示,将利用保税区的功能优势和自身的资金实力,在浙江富阳与外高桥保税区之间构筑纸浆“走廊”。目前,其一期厂房已全面开工建设,并将于年内投入使用,计划明年再次扩租土地3万平方米。
  7月,由沪上著名投资中介机构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控股的亚创投资在外高桥保税区正式注册,注册资本金高达3亿元人民币。公司在保税区运作当月就完成税收200万元,成为外高桥保税区服务贸易领域的佼佼者。公司执行副总裁吴钧恩表示,在外高桥保税区,可以打通一条与全球资本亲密接触的渠道,亚创将首先在项目中介和投资咨询等方面打开缺口,目前已有多个项目在实施之中。据他预测,在未来2到3年将出现民间资本在外高桥保税区投资的高潮。
  
仍需政策扶持
  不过,民间资本在外高桥保税区的发展也存在不少政策性障碍,如保税区对发展服务业有一定限制,不能经营一般零售和免税商品,在保税区注册的咨询业尚不能完全享受退税优惠等。
  值得庆幸的是,这已经引起浦东新区、保税区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视,应对方案正在研究之中。但毫无疑问的是,民间资本必将成为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的第三种力量。用较早与民间资本接触的三联发展公司总经理池洪的话讲,民间资本将是推动外高桥保税区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