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海边,天边,身边》 ——为世界和平女神妈祖而作

来自:曾元沧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025

妈祖信仰传遍五洲四海,成为跨地区、跨国界的海神信仰,信众芸芸,气象万千。这件事的意义等级属于伟大,而这伟大直属于莆田,终属于中华民族。作为莆田人,我引以为自豪。

多么浩荡,何等壮观啊!凡是世界上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的足迹,就有妈祖信仰,就有妈祖文化的影响。

我为妈祖写过文章,那是许多年前在台湾妈祖庙敬香之后慨然遣字于笔端。昨天收到一本从妈祖故乡莆田贤良港寄过来的书——《福建海上丝绸之路(莆田卷)》,高兴之余临时起意,再以文字为香敬妈祖三炷。

海边——

我中学时代随姑妈去了仙游,初高中都在仙游西门兜学校住读,所以我半是仙游人。我建的微信群即取名“莆仙人在上海”。

群里有许多年轻人对妈祖的出生地和如何从“地区级”变为“国家级”感兴趣,时有提问,这篇文章也许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点帮助。

妈祖实名林默,是一个真实的女性人物。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她出生于莆阳湄洲海滨贤良港。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在湄洲湾拯救海难时不幸捐躯。按公元记年算,其生命跨度应该是从公元960年至公元987年,生活了28岁。

当地百姓不忍失去她,说她在贤良港对面的湄洲岛上羽化成仙了。这样,便有了成双圣地,一为贤良港;另一为湄洲岛。前者是林默的诞生地,天后祖祠所在地,妈祖文化的源头;后者是林默的羽化地,神迹发祥地,妈祖信仰产生形成的地方。

贤良港天后祖祠既供奉林默祖先牌位,又供奉妈祖神像。湄洲岛妈祖庙,是全世界最早建立的一座妈祖庙,香火飘过上千年。

生前,林默济世行善,为人好;身后,林默护佑苍生,为神也好。林氏族人尊称她为“祖姑”,民间则亲切称其为“娘妈”,犹如家中叫长辈“姑妈”。这便是妈祖称呼之由来。

盘一盘“莆田九牧林”(中国林姓重要分支之一)贤良港家族吧。当地林氏是九牧六房林蕴的后裔,林默是林蕴的七世孙女。如今的港里林氏族人乃是林默哥哥林毅的后代。据2020年统计,住在港里的林姓共有660户,人口2970人。而从清乾隆年间起,港里九牧林迁至外围山亭、后丘、后山和南山(称“林族三乡”)的也有六七百户,人口约4千人,超出了港里林氏人数。诚可谓:海岸绵绵未曾断,人间烟火代代传。

宋、元、明、清4个朝代14位皇帝对妈祖褒封了36次。这个次数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多的。她和孔子一样,享最高规格的三跪九叩祭祀大礼。清乾隆五十三年,朝廷下令在贤良港天后祖祠举行春秋二祭,妈祖“春秋谕祭”正式载入国家祀典。

可见,妈祖和她置身的九牧林家族,都真真切切的存在于这块莆田海边,风浪与故事交互堆砌的海边,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海边。

天边——

在莆田海边“花开花谢”的妈祖,备受广大百姓尊崇,得到朝廷褒封,遂由一个地方小神演变成为全国性神祇,并向世界各地传播。于是,一个护卫航海平安的神灵,高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妈祖信仰与海洋经济活动关系密切。宋元之后,海洋文明日渐兴起,贤良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力推动了妈祖信仰的对外辐射。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中,妈祖始终是漫漫海路上的保护神。郑和不但将妈祖视为战胜惊涛骇浪、克服重重困难(包括海盗袭击)的精神力量,还将妈祖信仰带去了所到之处。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郑和曾经到过莆田。他在莆田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去湄洲岛妈祖庙祭祀妈祖,祈求护佑海上安全,二是督促地方官向上奏禀贤良港妈祖祖祠损坏的实情,以便抓紧修整。

郑和非同一般,其身份为内官监太监,是明成祖钦定的。这个职务属于明朝宦官体系中的高级职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躬行妈祖圣地莆田,体现了朝廷对贤良港妈祖祖祠的重视。

清代的海上贸易空前繁荣,可称做妈祖信仰传播的爆发期。妈祖信仰跟随海商足迹,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迅速播及世界各地。

美国境内和大洋洲的妈祖信仰大致都源于19世纪中叶的淘金潮。东南沿海百姓获悉当地发现大型金矿,几年间数万华人云集而至。他们随身携带妈祖神像,人和妈祖信仰同时到。东南亚各国普遍拥抱了妈祖信仰,其中以马来西亚为最,那里的二十余座妈祖庙分布在各个角落,妈祖信仰非常广泛。

明代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七率船队下西洋,最远之处已经抵达非洲东海岸。至清末,随着海上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大批闽粤商船已远航至非洲的红海和非洲的西海岸,以及南北美洲,环球贸易将东西两半球连在了一起。他们都非常重视恭请妈祖分灵随船出海。经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将妈祖信仰传播到了每个侨居地。如此这般,夠天边了吧!

身边——

从海边到天边,可以看到,妈祖信仰已经融入了世界不同地域的社会生活,妈祖已经成了无人可拿影响力相媲美的世界和平女神。

从海边到天边,可以算是精神层面的审美巡礼。周巡既毕,回到身边来吧,看看妈祖是怎样的深入莆人之心,莆人对妈祖热爱虔诚到了怎样的程度。

前年,我听到一则从莆田乡间来的讯息。有户农家给儿子找对象,祖父提出的条件之一是“要会制作妈祖面”。父亲说,情况早已掌握,这姑娘喜欢烹饪,特别会做妈祖面。儿子说,她做出来的妈祖面很好吃,已经吃过好几回了……妈祖面是莆田人招待客人的首选,表达盛情,也图吉利。

我有体会。那年,在涵江后塘过元宵,时任报社总编老许带我去的,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侨胞。没记错的话姓郑。这户人家主妇做的妈祖面真是顶级了,面条恰好在火候上,浇头油炸花生、拉丝紫菜、野生红菇、焯水金针菜,样样美观又可口。侨胞说,我们新加坡华人,过年过节、招待人客,往往少不了妈祖面。还说,“我知道的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人也都这样子。吃妈祖面不忘妈祖,不忘唐山(这里唐山指中国)。”……

莆田家家户户擅做妈祖面。文前说及的我的姑妈(现任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的婶嬷)就是做妈祖面的高手。旗煌考取北大时,端着我姑妈做的妈祖面,吃得格外有滋味。原来,这妈祖面也用来庆祝成功。同样一道菜,你爱我也爱,向着妈祖来。这是一种情结,妈祖情结,也是一种根植于百姓日常的民俗文化。

林默从地上到天上,其28个春秋的生命,实现了向无尽期的飞跃。妈祖精神成了大德的符号、大善的符号、大爱的符号、大有作为的符号。

莆田人爱拼才会赢的创业意志得到妈祖的加持。莆田人的家国情怀里有着妈祖精神的气息。

迄今为止,全世界有近万座妈祖宫庙,分布在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众达3亿多人。无疑,这是岁月与民心共同成就的。

有一项活动大放异彩,醒目于天地之间,即妈祖巡游。这是对妈祖的动态纪念。人们争先恐后地参与,忘我的倾情倾力,使得活动隆重热烈,气冲霄汉,成为妈祖故乡特有而亮丽的人文景观。活动向世界发出信号:维护并拓展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发展,一起定义世界未来。

妈祖无心让自己伟大,但真真实实的伟大了自己,也风风光光的伟大了中国。                             

202592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