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与外汇管理
尽快将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以下简称“四个中心”)不仅是上海未来的发展规划和正在矢志追求的宏伟目标,同时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和经济活动日益国际化的过程。外汇管理由此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和深入思考。
四个中心建设和外汇管理的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我国经济将由过去的相对开放逐步转向完全开放。外汇管理由此处于开放经济的运行环境下。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外汇管理将成为我国开放经济下外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项目管制是否为四个中心建设不可逾越的障碍,或者说,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否为四个中心建设的先决条件?这是一个存在较大争议的焦点问题。尽管管制一定程度上会带来市场效率损失和行为扭曲,增加四个中心建设的成本,但与此同时,它也能产生收益。
适度管制可以有效防止我国相对脆弱的金融体系完全暴露在国际经济环境中,抵御国际游资和货币投机的冲击,降低各种外部不确定性,平抑经济运行的过度波动,从而为四个中心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资本项目管制并不妨碍服务贸易包括部分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四个中心建设涉及到大量的服务贸易项目,它们主要同经常项目汇兑管理相联系。部分金融服务如咨询、见证、簿记管理等项目未涉及国际资本的跨境流动,其开放一般不会受到资本项目管制的影响。
我国资本项目管制并非完全管制。有些项目如外商直接投资等基本上没有障碍。另外,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已建成国际经济或金融中心的国家仍保留部分资本管制项目。如:新加坡设有外汇管制部门,对新加坡银行同非居民进行新加坡元衍生工具交易、非居民在一家当地银行占有股份、不动产交易、非居民存款账户等实行管制。
实际上,四个中心建设和放松资本项目管制均为长期、动态和渐进的过程,彼此之间存在作用和反作用,互为前提,相互关联。因此,关键问题并不在于是否一定要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作为四个中心建设的先决条件,而在于如何保证二者协调统一,共同推进。从整体上看,四个中心功能和经济活跃程度将由弱到强,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要求逐渐迫切。鉴于此,外汇管理要紧跟四个中心的建设步伐,适时更新和调整管理理念、内容、方式和方法,合理把握资本项目管制程度,谨慎选择开放时机,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外汇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凡有外汇资金流动的地方,便有外汇管理。外汇管理涉及到大量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可见其影响面之广和政策性之强。外汇管理基本上属于涉外经济活动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口,极易成为各种矛盾的转移点和交汇点。上述因素决定了四个中心建设的外汇管理问题带有明显的复杂性、政策性和敏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外汇管理体制滞后带来的问题。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将越来越普遍地以上海为地区总部,或者公司注册地和业务发生地相分离,进行跨地区经营和异地拓展涉外业务。但这种国际通行的经贸方式与现行的外汇属地管理原则存在明显冲突。按照现行外汇管理框架,外汇管理并不等于外汇局的管理,它还涉及到负责交易和市场准入管理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外汇管理环节较多,政策协调难度较大,对市场反应迟钝,管理效率低下。
二是涉外经济活动主体变化带来的问题。以前从事涉外经济活动的主要是部分工商企业和少量个人。而在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涉外经济活动主体的总量和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外资银行纷纷进入国内市场改变了银行体系的规模和构成,从事外汇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不断壮大,它们对外汇管理的影响远远超过一般工商企业。
四个中心的建设无疑对跨国公司形成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以前,跨国公司的境内机构主要为生产型企业,今后则呈多样化趋势。如: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负责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业务管理;成立投资性公司,专门从事资金的跨境运作和管理;成立以供应链管理为主要手段的新型物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集中办理物资的分拨配送。现行外汇管理将越来越难以适应跨国公司上述新型的贸易、资金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此外,日益频繁的非居民经贸活动将逐步成为影响外汇资金流动和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改革,今后所有境内企业、境外企业和个人都可以通过登记方式获得外贸权,进出口经营主体数量将大幅增长,从而增加了货物贸易外汇的管理难度。
三是业务类型变化带来的问题。传统的贸易方式以点到点采购为主。而新型的贸易方式以供应链管理为主要手段,高度汇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对采购、运输、资金筹措和结算等基本环节集成化管理。现行的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方式要求每笔贸易必须同外汇资金划付一一对应,逐笔审核,而新型的贸易方式的物资流和资金流往往独立运动,二者间因此产生较大冲突。
在资本项目管理方面,传统的利用外资方式对国际资本吸引力有限,因此应积极探索新的引资方式,包括:中外合资投资资金、境外上市和股权融资、发行国际债券、特许经营权投资、项目融资等。可见,扩大金融和资本项目项下的交易种类势在必行,但无疑增加了资本项目的管理难度。
四是市场体系变化带来的问题。四个中心建设增强了各类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由此增加了外汇管理的工作量和内容。银行信贷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可以脱离实体经济而在虚拟经济层面独立运行,其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巨大且带有天然的不稳定性,使得政府动用国家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和效果十分有限。开放金融市场大势所趋,如果现行外汇管理体制和手段不相应调整,必将受到强有力冲击。
另外,金融体系具有天生的脆弱性,在开放经济下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十分迅速,要求外汇管理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和配合相关部门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同时,打击由恐怖活动、走私贩毒、逃税漏税、贪污腐败等滋生的黑钱交易问题也不容忽视。
促进四个中心建设的外汇管理对策建议
第一,要及时更新和明确管理思路。外汇管理效果不仅影响到外汇收支秩序和市场交易费用,更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为此,外汇管理部门必须立足宏观,不断创新,加快改革步伐,提高管理效率。在前期阶段,重点是在维持现行外汇管理基本框架下,大力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透明度,切实落实经常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放松资本项目管制的试点,争取早日实现少量资本项目可兑换。在中期阶段,外汇管理要由直接管理模式转变为间接管理模式,争取实现大部分资本项目可兑换。长期目标则是:基本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并完善人民币可兑换后的外汇管理。
第二,要实现外汇管理体制四大关联。一是实现外汇管理部门内部关联。要积极适应企业跨地区经营的国际化运作方式,逐步淡化属地管理,做到注册地管理和业务发生地管理相结合。二是实现外汇管理部门同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关联。三是实现本外币政策关联。外汇管理应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正确履行自身职能,搞好本外币政策协调。四是实现同国际经济政策关联。四个中心建设增强了国内经济和国外经济的相互依赖性。通过国际间政策协调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第三,要改进外汇管理方式方法。外汇管理要由现行以行政审批为主要特征的直接监管方式转向间接监管方式,逐步减少行政手段的使用,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以此引导外汇资金有序流动。
第四,要突出外汇监管重点。一是加强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监管。这种监管是否有效是整个外汇监管工作的关键。二是密切监控违规经营主体。在区分合规经营主体和违规经营主体的基础上,对前者要提供宽松的外汇管理环境,对后者则应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
第五,要完善外汇管理的宏观调控基础。今后要不断丰富业务品种,大力培育货币经纪公司等市场机构,努力吸引金融机构将外汇交易转移至国内。近期应积极扶持国内外币同业拆借市场发展,推广远期结售汇、外汇套期保值、远期交易等业务。中长期内,可以引入和扩大金融衍生产品等风险性较大的交易品种。同时,要大力促进短期国债市场、票据市场等各类货币子市场的发展,扩大市场活动规模,增强市场流动性,逐步形成合理的利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