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肝胆相照――同心同德谋发展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944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宋建华是一位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上领导岗位的无党派代表人士。近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情地回顾了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与共产党员们同心同德,亲密合作,友好共事的经历,深深感到各级共产党组织对党外人士政治信任,工作支持,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宽广襟怀,更加坚定了他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参政议政,促进福建不断进步发展的信心。

  接受采访这一天,宋建华刚刚参加了福建省委有关重大人事安排事项与福建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举行的协商通气会。宋建华说,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共福建福建省委都非常重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不论是有重要政策和改革措施出台,还是有重大人事安排,福建省委事先都会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座谈,广泛征求意见。1998年底,福建省委召开专家座谈会,征求对新一年经济工作的意见。宋建华就扩大内需和开拓市场,提出建议,得到福建省领导的肯定。1999年,福建省委准备召开福建省委六届十一次全会,事先多次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座谈,征求意见。宋建华在有关会议上提出了总结福建国企改革特色经验,扶持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和发展,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系和机制,以及企业要增强市场观念,打开闽货省外市场等6条建议,其中有4条被吸收采纳。2001年,福建省委书记宋德福到任不久,在福建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的一次小组会上,宋德福向与会代表征询如何增强福建经济发展后劲问题,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提出看法。在听取大家意见的时候,宋德福拿出一叠活页纸,边听边记。最后,宋书记向大家解释说,他之所以用活页纸,而不用笔记本,是为了会后对重要问题分类装订,便于研究。

  对此,宋建华深为感动。他说,长期以来,由于福建省委领导对我们党外民主人士的一片真诚和高度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们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推动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宋建华说,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关怀爱护和悉心培养,走上领导岗位后,党给了他充分的信任,让他放手工作。2000年初,宋建华调任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后,分工负责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劳动关系、劳动工资、劳动特殊保护等工作。当时医药卫生体制“三项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尤其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这一块涉及利益调整,而且面广人多,阻力很大。原有公费医疗的“一人公费,全家分享”造成严重浪费,不断加剧医疗费用支出增长,造成预算外财政巨额负担。习近平省长在一次会议上明确指示,医疗保险必须尽快出台,给公费医疗画上历史的句号。2000年7月,国务院召开“医药卫生体制三项改革”大会,要求各省年内要基本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会后,宋建华代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向省政府立下军令状:2001年元旦,省直机关连同福建全省九个设区市全面启动医保。

  宋建华带领一班人,夜以继日,展开组织队伍、制订有关政策方案以及医保中心计算机系统的建设等各项工作。经过反复论证和修订,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福建省省级和有关设区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及其配套措施,摆上了省长办公会上,很快被批准实施。省直机关和福建全省九个设区市医保工作按国务院的要求和省政府的部署全面如期启动。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和医疗费用分担机制的建立,宣布了医疗“大锅饭”时代的结束。但是,医保制度实施头几个月,群众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开始显现。一时间,社会舆论反映强烈。习近平省长听取汇报后,首先肯定了改革的成绩,并明确表示:医保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先查明原因,找到症结,要靠加快改革来解决。领导的鼓励和支持,给了宋建华一颗定心丸。

  为了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宋建华和有关同志深入有关医疗机构,通过一番明察暗访,并采用计算机分析,发现定点医院还没有树立医保药品目录观念,而一些定点医院目录药品少,备药率低,目录外用药量大,这是造成参保人员个人费用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为此,他亲自带队到医院设台咨询,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从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增加目录内药的备药率,严格控制目录外用药入手,理顺关系,有效解决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随后,他通过医保接待日随访病人,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措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陆续组织制定了困难企业职工医保、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了福建省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使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和大病医疗有了比较充分的保障。福建省“加强定点医疗服务管理,减轻参保人员负担,建立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作法,受到了国务院三项改革大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领导的肯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