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杀手之一:近海养殖
在24日评出的全国6个“鄂尔多斯环保志愿服务与生态建设奖”中,由我市青年志愿者实施的泉州湾红树林保护项目占据一席之地。在我市,有“地球之肾”美誉的红树林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
红树林生长位置处于低潮线与高潮线之间(称潮间带),对促进渔业发展、防风防浪、保护海堤、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赤潮等具有重要价值,被人们称为“海上森林”。全世界现有红树林约1700多万公顷,我国仅有1.4万公顷,不足世界红树林总面积的千分之一。
在我市惠安县洛阳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着我国最北界的红树林。
沿海养殖吞噬红树林
据悉,我市洛阳江流域原有红树林近700公顷,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当地居民伐林养蛭,往昔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悄然被蚕食……该地区的红树林分布范围小、面积少,仅在洛阳镇的屿头湾海埭还能看到一些密集的红树林。至设立洛阳江省级自然保护区时,野生红树林已锐减至不足20公顷。
2002年保护区划定后,我市在洛阳古桥至跨海大桥之间的海域内种植了约300公顷的红树林,目前长势喜人。如果没有人为破坏,该片红树林还将繁衍扩大。
然而,惠安五中地理组的教师徐坤辉告诉记者:“这两年,一些人将红树林砍倒,近海养殖蛭、牡蛎等海产品。”在他的指引下,顺着写有“人为破坏红树林是违法行为”的藏青色花岗岩石碑望去,记者在距离海堤约50米处发现了一块足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秃地”,一名中年男子正弯腰拾掇着……据了解,那就是一块蛭田。
在洛阳江入海口宽阔的滩涂上,捕捉跳跳鱼、沙蚕,养殖蛏、海蛎在给当地村民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大大破坏了红树林的生长。
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所幸的是,保护红树林的意识已日渐深入人心,民间保护团体也不断增多。
在日前结束的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惠安五中组织的关于洛阳江流域红树林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实践活动《善待红树林,善待洛阳江》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18日,惠安五中联合惠安伙成中学,组织百余名学生再次来到保护区,向当地群众发放保护红树林宣传单,并耐心地讲解红树林知识。随后,师生们又来到洛阳河畔清理红树林周边垃圾。
近年来,政府部门和一些学校经常组织一些类似的环保宣传活动,取得明显成效。部分当地居民称,他们通过传单和政府的告示牌,了解了红树林的相关知识,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开展这样的活动。
目前,洛阳江保护区内的红树林管理主要依靠惠安县成立的“护林小分队”。护林员平时主要负责制止破坏红树林行为,定期喷洒农药,清除病虫害等。
志愿者清理红树林边的垃圾 成立管护站势在必行
然而,现实仍然不容乐观。“仅有49.3%的村民知道洛阳江有红树林分布,知道红树林有人管理为29.9%,而知道砍伐红树林是一种违法行为的就更少,仅为17.5%。”这是记者从惠安五中近期做的一份问卷调查中获取的一组数据。
虽然专家表示红树林的存在可以提高海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但近海养殖的短视功利行为仍屡禁不止。此外,开垦围垦、垃圾堆放也时刻威胁着红树林的生存。据了解,洛阳江沿岸工厂已达到200多家,人口达到2万人,每天至少有3-4吨的生活垃圾倾倒在海堤旁的红树林。仅18日上午惠安五中的师生们捡起的垃圾就足足装满了40多个塑料袋。
据惠安县林业科技推广站站长林竑斌介绍,洛阳旧镇开发的建筑垃圾大量吞噬了红树林的领地,而堆放的生活垃圾会发酵产生热量,导致幼小的树苗根系腐烂。
据悉,作为洛秀组团的洛阳镇,“旧城改造”已拉开了帷幕。这一举措,将给该镇带来巨大的商机,但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尤其是保护红树林有待先行。
保护并发展红树林,关键是成立专门的管护站,稳定保护基金,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据悉,随着洛阳江保护区的划定,其主管部门已经变成了市林业局。市林业局表示,管护站已经在着手申请批建。
泉州晚报2004-12-26报道 记者林志党庄建平实习记者叶建平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