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界华人旅游圈的构建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长期陷于“滞胀”的困境,由此发生了大动荡、大分化和大改组,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种形态的地区经济风起云涌,为华人经济提供了走上历史舞台的背景。拥有2.5万亿美元以上资产的世界华人,自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他们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不断创造着奇迹,在为国饮誉的同时,也积累着财富和地位。相同的血脉,相似的文化价值,落叶归根的民族情谊,以及坚实的经济实力,都在有形无形的构建着世界华人圈。旅游起源于商品的买卖,由买卖双方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进行交易为迁徙的基础,发展到现代则表现为商务活动。商务活动由国内扩展到国外,由本国人演化到世界各地,由本国本民族推广到全球的本民族,这种特点在海外华人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另一方面,华商经贸网络及其在全世界的扩展,主要不是通过制度结构来体现,而是以族群联系和人际关系为基础,进而通过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而形成的。华商网络具有网状开放性和共通性的特点。
华人爱国之心重,经贸往来多,再访频率高,频繁的商务活动以商旅为载体,在拉动商务流的同时,自然而然会带动旅游流的形成。两岸四地,旅游资源在体量大、稀缺性强的优势下,其互补性、交替性也很强,能够在相似的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渊源下形成综合性强、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来自全球的旅游者。同时,中国内地近年出境旅游的意愿很强,再加上港澳台一直以来出境的良好记录,为两岸四地构筑强势旅游客源地打下基础。这种集客源地与目的地为一体的区域旅游经济,无疑会为世界旅游业带来新的亮点和新的发展。
三、世界华人旅游圈的发展
(一)两岸四地旅游业是世界华人旅游圈的核心区
1、内地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目前,在入境旅游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生机活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2029万人次、创汇293亿美元,分别居世界第四位和第六位。在国内旅游方面,我国已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0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286亿元人民币。国内旅游产业的兴旺发达,有力地拉动了内需,促进了消费,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旅游业总收入768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4%。在出境旅游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迅速崛起的新兴客源国。2005年,出境人数达3103万人次。我国出境旅游增长速度已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市场。随着旅游三大市场的发展壮大,我国已经奠定了世界旅游大国地位,正在向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推进。
表1:中国内地旅游概况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
入境旅游者人数(亿人次) | 0.98 | 0.91, 同比减少7.1% | 1, 同比增长18% | 1.2, 同比增长20% |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万人次) | 3680 | 3270 | 4000 | 4681 |
外汇收入(亿美元) | 204 | 173 | 257.39 | 293 |
国内旅游者人数(亿人次) | 8.78 | 8.7 | 9.3 | 1.21 |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 3845 | 3442 | 4000 | 5286 |
出境旅游者人数(万人次) | 1660.23 | 2170 | 2850 | 3103 |
国际国内总收入(亿元) | 5566 | 4874 | 6187 | 7686 |
按照中国国家旅游局的规划,未来五年,将实现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8%,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 到2010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2700亿元。每年旅游新吸纳就业50万人,到2010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2、香港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在2004年,香港的长短途市场均取得双位数字的增幅,多个主要客源国及地区,例如中国内地、美国、加拿大、澳洲、新加坡等均创出历史最佳成绩。在此推动下,2004年的访港旅客达2181.06万人次,较2003年(遭受SARS冲击)的1553.68万人增长40.4%,也较2002年(未受SARS冲击)的1656.64万人次上升31%。2005年1~6月的访港旅客人数则达1097.80万人次,较2004年同期的上升9.6%。
(1)中国内地、南亚及东南亚市场、台湾是香港的三大客源市场。
2004年内地访港旅客总数达1225万人次,内地继续成为香港的最大客源市场,占总数的56.1%,增幅达44.6%。“自由行”计划的进一步扩展是带动内地市场大幅增长的主要动力。由2004年7月1日开始,“自由行”扩展至华南及华东的32个城市,这些城市的15800万居民可以“自由行”名义申请访港。在2004年,“自由行”旅客人数达426万人次,占总数的34.8%,较2003年的134万人次(占总数27.9%)上升两倍多。2005年,内地游客占到了赴港游客总数的54%,达到了1352万人次,其中44%是通过“自由行”方式来到香港。2006年前三个月,内地访港游客约359万人次,累计1322万的“自由行”游客扩大了香港地区的旅游市场。
2004年,南亚及东南亚市场第一次取代台湾成为香港的第二大客源市场,多个客源国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印度,都创出历史新高。中国台湾市场在2004年退居香港的第三客源市场,访港台湾旅客总数共207万,增长12.0%。2005年1~6月的台湾旅客人数达102万人次,较2004年同期上升3.4%。
(2)旅游消费状况
2004年入境过夜旅客的消费总额为611亿港元,较2003年的488亿港元,大幅攀升25.3%。各大客源市场过夜游客消费排名依次为中国内地、南亚与东南亚、美洲、欧洲、非洲与中东、北亚、中国台湾、澳洲、新西兰与南太平洋、澳门特区。
由于旅客人数的大幅攀升,内地旅客的消费再创新纪录,达339亿港元,但人均消费与每日消费皆微跌。其他短途市场的成绩亦非常理想,其中尤以南亚与东南亚市场升幅最为强劲,为45.5%,达67亿港元;其次为澳门市场,升幅为31.7%,总额达4.8亿港元。
消费模式与往年大致一样,依次为购物、酒店账单、酒店外膳食、观光与娱乐。其中,购物的比重达55.9%,说明香港依然保持着购物中心的地位。
(3)旅游业收益及对香港经济的贡献
旅游业依然是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而且产业贡献更为突出。在2004年,香港旅游收益达918亿港元,较2003的702亿(修订前的数字为749亿港元)上升19.6%,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7%,说明旅游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与日俱增。
内地游客的到来不仅是比重的变化,也带动了香港的消费。连续两年,内地旅游消费都给香港带来了一半以上的旅游收入。2006年“五一”期间,内地访港41.5万人,人均消费达到4550港元,收益十分可观。自从2003年开通“自由行”以来,不仅让内地游客到香港更加方便,也让更多的内地游客和消费者能够更深入的认识香港。
表2:中国香港旅游发展概况
2004年 | 2005年 | |
入港人次(万) | 2181, 同比增长40.4% | 1~6月累计1097.8 |
内地游客入港人次(万) | 1225 | 1352 |
旅游收益(亿港元) | 918, 同比增长19.6% | 1091, 同比增长15.9% |
内地游客创造的旅游收入(亿港元) | 339.4, 占旅游总收益的55.5% | 600, 占旅游总收益的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