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对大陆单方面进行探亲访问的政策实施后,台湾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蓬勃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这些年,台湾又兴起了“移民大陆”的风潮,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台湾商人数逐年上涨,仅上海及其周边长住的台湾人就达到40万人左右。海峡两岸的旅游业受到地缘政治变动和台湾政治生态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种不均衡的态势:与每年300万的台湾同胞进入祖国大陆相比,大陆同胞到台湾这几年平均每年在10万人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反差,致使台湾经济失去了每年上千亿元台币的收入。与此相对应,香港、澳门的经济在借助大陆旅游的强有力推动下,从复苏到高涨,对台湾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无疑是一种激励和刺激。
一、问题的提出
海峡两岸旅游发展严重不均衡的态势,台湾旅游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大陆旅游界也始终希望能够开拓这一特殊市场。多年以来,两岸的民间互动频繁,半官方的旅游沟通也开展过多次。但始终难以形成突破性的进展。个中原因,不必讳言,主要是台湾当局的政治性阻碍。因此,多年的研讨最后总是归结于两个问题,一是两岸的三通,二是对大陆居民的全面开放。在研讨过程中,一定意义上甚至成为死结。
从长远看,两岸之间“经济统一势不可挡,文化统一源远流长,政治统一水到渠成旅游统一首当其冲”。这是一个层级递进的关系,首先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这是基础。其次是以文化为根源和基本脉络,最后是政治统一的完成。旅游业,则是这个递进关系中的推动力,起着先锋和导向的作用。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间,先旅游,后投资;先交流,后发展;先放心,后放手;先暂留,后常住;已经成为普遍的行为方式。
1949年海峡两岸分隔以来,大陆走了一条经济—政治—经济的路径,实践证明,抓政治是政治经济都伤,抓经济是政治经济都赢。而台湾则是从经济而政治,甚至在翻版“文化大革命”中的现象。但是,这种被称为“台湾颜色民主”的情况是伤筋动骨的,也无法长久运行。客观来看,台湾经济不振已多年,随着中国大陆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台湾经济边缘化的态势也开始形成。如果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都成为“国际弃儿”,台湾将何去何从?这种状况,不仅是台湾有良知、有眼光的大多数人不愿看到的,也是大陆广大民众所不愿看到的。从现状看,“小三通”已经在进行之中,对大陆居民的间接开放也已开始。因此,从下一步来看,无论台湾的政局如何变换,要想顺应民心,“大三通”都是不得不打的一张牌。因为这张牌,不仅是经济牌,同时也是政治牌。但全面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难度会更大一些。
问题在于,即使上述两个问题得以解决,对于台湾旅游业而言,就可以从根本上振兴了吗?从技术角度说,可能会起到强心剂的作用,但对于体质虚弱的台湾旅游业而言,尚不能强身固本。对于大陆旅游业,也是从技术角度说,只是开拓了一个新的特殊的旅游目的地,对旅行社而言会有所裨益,旅游的其他领域短期内作用不大。因此,我们的视角应放大一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研究海峡两岸的问题,需要在大背景下重新看待,也需要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即世界华人旅游圈。
二、世界华人旅游圈
中国人移居国外的历史仅从唐代算起也有1000多年,但大规模迁移海外却是发生在19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据不完全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100年里,中国人出国人数将近1000万,足迹遍及五大洲数十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移民政策的调整,欢迎国外移民流入,致使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移居发达国家。跟随着世界性移民新潮流,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华裔人口,也向发达国家移动。世界各地的华族人口由此迅速增加。
世界华人在严格意义上,应该包括两岸四地,即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华人,以及除此之外散落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人华侨。全世界除大陆本土之外的华人数已有6500多万。其中,台湾同胞有2200多万,香港近700万,澳门50万;另据各国公布的资料统计,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外的海外华族人口总数已达3500万余人,其中华侨200多万,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华人的分布以亚洲地区为最多,共约2820多万人,约占80%;其次为美洲地区,约有600多万人,约占17%,是近年增长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同时,华裔人口在美国的少数民族中数量也是最多的;欧洲有160多万人,大洋洲有近60多万人,非洲有13多万人。他们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华人圈,华人的经济圈、商务圈、旅游圈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
(一)华人经济圈的形成
由于华人经济的崛起和壮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世界银行于1993年4月18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的报告首次使用了“华人经济区”这个词。华人经济圈形成的表现为:
1、总资产不断扩大
海外华人资本不是一个整体,它是各驻在国民族资本的一部分。估计其经济总量相当于一个台湾或接近一个韩国,其资产总额在2.5万亿美元左右。海外华侨华人大量聚居在东南亚各国,海外华人资本是所在国民族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等东南亚五国,华人企业集团和跨国投资都有快速的发展。
2、“世界华商”的概念深入人心
“世界华商”的概念已经随着具有华族人特制的华商企业及其经营者在全球范围资产和经济影响力的扩大被越来越多的引用,他们是指在世界范围内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那一部分华族群体,其核心部分是指具有华族人特征的华商企业及其经营者。泛泛地说,世界华商也泛指包括华族经济界和非经济界的各种机构、团体和人士。目前这一概念被普遍接受,迄今已经在新加坡、韩国、中国南京等地召开了六届世界华商大会。
80%以上的海外华人集中在东南亚五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等,他们主要从事工商业,华人资本也集中在这些国家,华人企业集团和跨国投资都有快速的发展。华人的技术资本主要集中在美洲,在科学界,华人科学家就曾有五位获得过诺贝尔奖金。
3、商务互动初具规模
由此,华人圈内的商务与投资普遍开展,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首批进入的就是港澳华商,之后是台商的大规模进入,经过28年的发展,现在仍然占据了较大比重。商务发展必然推动旅游发展,现在到中国大陆的旅游者中,商务散客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就是明证。而这些年来,中国商人的足迹开始遍布世界,也初步形成了互动的局面。
4、华文教育崭露头角,科技人才不断涌现
20世纪7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移民迅速崛起,在400多万新移民中,大约200万是科技专业人才。据有关的资料估算:迄今大陆出国留学的实际人数超过50万人,其中13万人已学成回国,另有大量学历高、业务精、社会阅历丰富和综合素质高的留学生留在海外。如美国硅谷的20万名科技人员中,有6万人是华侨华人,占到20%。
5、海外华人投资呈现新特点
海外华人投资更加关注新兴行业,如旅游业、医药保健和电子等,同时加大对传统优势行业,如服务贸易、金融业、商业和农业等的力度。在投资区域上,一方面逐步向内地发展,将原集中在广东和福建的份额一部分转移到了华北、华东地区;另一方面,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形成合作领域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