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打造平安的铜墙铁壁 ―长宁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纪实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26

  这是一组令人欣慰的数据―――2002至2003年,长宁区八类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1.8%;入室盗窃案同比下降9%;街面两抢案件下降26.1%。在同年度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中,长宁区名列第一。
  抽样调查显示,市民认为生活在长宁区“有安全感”的占90.8%,认为长宁区“治安工作有进步”的占54.3%,分别高出全市平均值7%和11%。区委、区府领导说:这是依靠群众,在社区打造维护社会平安“铜墙铁壁”的结果。
  社情民意“气象站”
  2001年,天山街道建立了第一个社情民意“气象站”。目前,“气象站”已遍布全街道,114名“气象站”信息员及时、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
  今年3月17日,天山街道纺大居委会接到“气象站”警报:某小区内一外来小老板与房东因租房问题发生冲突。小老板备了钢管等“兵器”,还招了两个“打手”;房东也“积极备战”,“战事”一触即发。居委干部闻警迅速赶到现场,妥善制止了行将发生的治安事件。
  据统计,社情民意“气象站”成立以来,共计发出103次有关社会治安的预报。长宁公安分局警官们深有感触:“气象站”是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
  李琴工作室
  66岁的李琴是全国优秀调解员。她善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调解邻里纠纷、化解家庭矛盾,成为闻名申城的“品牌”。江苏街道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去年底在原有“李琴调解热线”、“李琴调解热线维老后方基地”基础上,成立了“人民调解李琴工作室”,还为她配了助手。
  工作室成立不久,就遇到一起棘手事。一对同居多时的恋人因感情破裂分手后,女方为打胎一事,向男方索要2.5万元“青春赔偿费”未果,持刀冲到男方家准备拼个鱼死网破。民警阻止了事态恶化,但未消除双方仇恨的怒火。“李琴工作室”及时介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之以法,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使这对反目成仇的男女握手道别。
  工作室至此已调解各类纠纷150余起。李琴说,“我们要更主动掌握信息,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解决措施、建议,努力做到事先防范。”
  安置帮教辅导员
  2002年,长宁区在公安、检察等政法部门挑选13名在职干部,组建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安置帮教工作辅导员队伍,对全区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个性化管理,帮助他们树立重塑人生的信心。
  去年初,小张走出大墙回到社区,在安置帮教辅导员帮助下,到仙霞小区做垃圾箱看管员。上岗第一天,居委干部和辅导员专为他召开了欢迎会,小张十分感动。上岗后,小张工作兢兢业业。一天,小区内一户人家因争吵动手时,小张挺身而出,奋力夺下了当事人手中的菜刀。此事被街道评为“精神文明十佳好事”,小张也被市司法局评为防矛盾激化先进。
  长宁区去年7月又成立了社团性质的“众扶协会”,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帮困及教育、培训、辅导就业等服务,并已安置20人就业。一名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后动情地说:“是政府帮助我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念,我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至2003年底,长宁区1388名刑释解教人员中,已有1099人安置就业,8人因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受到表彰、表扬。
  信访代理员
  过去,周桥街道不少居民遇到难题,常为不知该找哪个部门咨询、解决而发愁。如今,居民们有事需向政府部门反映、投诉方便多了,因为身边有了专门为他们“铺路搭桥”、排忧解难的“信访代理员”。
  信访代理员持有区政府授权颁发的信访代理资格证书。他们认真履行职责,做群众的代言人、代办人、引导人,近半年来,已为街道居民成功代理了55起信访。
  去年,云雾山路林家宅基地即将开工消息一传出,不少居民担心建高楼影响采光,准备集体上访。街道信访代理员及时介入,向城建规划部门反映群众呼声;同时,向居民全面介绍建造规划,宣讲此项目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消除了居民群众顾虑。
  自去年8月至今,周桥街道已建立了9个居民区信访代理工作服务站,配备了29名信访代理员及140多名信息员。群众高兴地说,“信访代理员”是老百姓与政府之间沟通的“直通车”。
  依靠群众,开拓创新,打造维护社会平安的铜墙,铸造保护百姓安居的铁壁,是长宁区不懈的追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