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妈,我们想您!”沪上某医院一位八旬高龄的老太已进入弥留之际,她的子女均在海外,此刻,正打来越洋电话,而为老太做护理的王德芳―――一位来自安徽滁州农村的中年妇女,一边拿着手机,一边在老太耳旁轻轻地“同声传言”。猴年新春,上海约有5000多名来自各地的护工,为护理病人,留守申城。
1月25日一早,太阳暖洋洋地照进上海电力医院的一间特殊病房。83岁的郭连老人因患多种疾病而处于半昏睡状态。为他做护理的是来自河南驻马店的黄燕丽。她精心为老人洗脸,又不时看着输液的滴速。医生叮咛过每分钟不宜超过35滴。黄燕丽小心翼翼地为病人翻了个身,又端来热水替老人家擦洗。当擦到左胸侧时,不知怎的,她的眼圈红了。原来,郭连身上留着一条大伤疤,每次洗擦到这里,她都感到特别不忍心。郭连老人家抗战时就参加了革命,和鬼子拼刺刀,断过两根手指。解放战争时,他打过最艰苦卓绝的孟良崮战役,为了炸毁敌人碉堡而身负重伤,留下了这条使他一生隐隐作疼的伤疤。黄燕丽说:“俺家乡就是老区,能为亲人解放军做点事,应该的!”春节期间,上海电力系统的领导一批又一批来探望自己的老党委书记,也一次又一次向守护在郭老身边的普通农家妇女致敬。
去年12月16日,来自江苏淮安的民工胡国民在一次电力检修中,不幸被3.5万伏高压电击中,灼伤面积达40%,而且截了整条右臂。为他护理的是一位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妇女―――41岁的张发敏。她以女人特有的细心和温馨,日夜看护着他,使一度情绪十分低落的胡国民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在伤口最疼时,胡国民从未掉过一滴泪,但每当张发敏用手为他抠大便时,这位坚强的男子却哭了。张大姐说,她很想回家,看看自己已上初中的儿子,但她不能走,上海医院需要像她这样的护工。初一,懂事的儿子打来了电话,她心里好受多了。
“妈,我们来看你了!”初四中午,王德芳正在煤矿师范学院读大学的的女儿和立志今年投考上海体育学院的儿子,从安徽赶到上海看望母亲。他们紧紧相拥在一起。在王德芳的带领下,孩子们向每位病人拜年。一位病人家属紧握着他们的手:“谢谢,你们有这样一位好妈妈,我们不会忘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