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社区党建规范科学发展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24

  以社区党组织为依托,上海的社区党建充分发挥着载体作用和辐射功能,推动党建工作覆盖面不断拓展。来自上海市委组织部的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已经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建立党组织1576个,应建已建比例达97.8%,占开业、投产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0.63%;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2054个,应建已建比例达94.6%,占私营企业总数的1.03%;在社团中建立党组织1227个,占社团总数的46.3%。中心城区的2000多幢商务楼宇中,已建立“楼宇支部”203个;全市270多家经济园区已全部建立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达到95%以上。
  
  走过10年探索历程的上海社区党建工作,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党组织根据社区成员结构的变化,结合推进“凝聚力工程”,整合各方资源,以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社区公共服务网络为依托,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产业化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为百姓谋福利。从华阳路街道党工委的“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到虹储居民区党支部的“听群众最想说的话,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干群众最要办的事,做群众最贴心的人”;从“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社区党组织在全社会编织起一张知民情、聚民智、暖民心的网络,以实际行动落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着眼于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上海以“凝聚力工程”为总抓手,以社区党建为载体,积极构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体制,并逐步形成了以服务凝聚党员、业主和职工群众为重点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方法。
  
  在上海市委的统一部署下,上海专门成立了社会工作党委,区(县)、街道(镇)、居民区三个层面都建立了专门机构,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从1999年起,上海开始探索“支部建在楼上”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大量能够覆盖多家“两新”组织的楼宇支部、街区支部、园区支部等区域性基层党组织不断建立起来,形成了包容性强、开放度高的组织网络体系。由静安寺街道党工委在中华企业大厦成立的上海市第一家商务楼党员服务点、党支部,初步探索出了在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如何设置党组织、如何开展党员活动、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社区通过强化参与、搭建舞台,努力探索保持社区党员先进性的新机制,拓展党员活动的社会空间。目前,上海的市、区、街道相继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居民区、商务楼、工业园区、开发区普遍建立党员服务点,为党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梅园新村街道党工委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党建工作载体――设立党建工作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社区党建网站;开通信息发布、沟通交流、求助等多项功能,丰富党员教育内容,使许多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大大增强。
  
  在拓展党建工作覆盖面的同时,上海还努力探索新的社区治理结构:在街道层面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明确党工委统揽社区建设和发展;在社区管理上,通过成立社区委员会、城区管理委员会等议事机构,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事务,协调各单位、各部门、各系统的关系,党工委的领导方式进一步转向协调、指导和服务;在居民区层面,社区党组织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保证居民利益统一起来,推动居民自治,发挥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主体作用。随着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的配套健全,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领域得到了延伸和扩展。通过及时将各类新兴经济组织、社团组织和中介组织纳入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使党的执政基础和力量,获得了新兴社会力量的有力支持,也使上海的社区党建工作逐步走上了更加规范、科学的发展轨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