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论坛闭幕
10月19日,为期两天的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论坛在华亭宾馆闭幕。本次论坛共有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两百位代表与会。他们围绕“经纪人/经纪公司与国际演出市场”和“艺术节/演艺机构之间的国际合作”这两个主题进行了探讨。本次论坛是艺术节举办以来专业水准最高、参与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次,对国内演艺界拓宽视野、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多角度的参照和借鉴。
把中国当代艺术推向世界
一说起开拓国际演艺市场,中国的经纪人首先想到的,不外乎中国的戏曲、杂技和武术等。然而,新加坡滨海大剧院总裁潘传顺先生认为,“这并不是中国可以向世界展示的唯一艺术样式”。如果中国的演出商只是坚持推动传统文化表演,只会加深人们对中国固有的印象。而今日的中国,不再是只会戏曲、杂技、武术表演和舞狮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国家!潘传顺建议中国的艺术家同世界分享他们所创造的崭新的艺术形式。世界对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并不陌生,传播中国不断求变而创造的新的艺术形式,将远比传播最精致的传统戏曲来得更有价值和成效。
去年10月,滨海艺术中心开幕时,曾邀请张艺谋导演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中国艺术家独创的作品,不只备受欢迎,而且以其独特的以舞诉情的艺术加工,让新加坡观众惊诧不已。之后,滨海艺术中心又邀请了北京现代舞团表演《逆光》,全场满座,当地青年人对中国舞者的现代感到惊叹。而当李云迪在新加坡演出时,他像流行音乐明星般被观众追捧。这些走在中国时代前端的艺术家和作品,让世人见识到了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现状和发生的巨大变化。
《大河之舞》缘何成功
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开幕演出《大河之舞》无疑是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8年来在世界各地演出了6000场、观众达1600万人次,与会代表无不惊叹它辉煌的业绩。该剧的制作人朱利安・厄斯金透露了该剧成功的秘密。
《大河之舞》最初只是一档电视歌曲比赛的助兴舞蹈节目,总共只有7分钟。演出当夜,在爱尔兰引起轰动,制作方很快决定将其扩充为一台大戏。这台演出在爱尔兰传统舞蹈中糅入更多文化元素,如俄罗斯民间舞、西班牙弗拉门戈舞和美国踢踏舞等,并贯穿强有力的音乐。
朱利安・厄斯金认为,电视对《大河之舞》走向成功至关重要。事实上,很多舞台剧制作人忌讳剧目在剧场上演之前先在荧屏亮相,因为他们生怕这会影响上座率。但朱利安・厄斯金相信,如果人们看了一个钟头的电视版的《大河之舞》,他们就会想到剧场里看两个钟头的演出。电视广告,无疑是最有效的票房促销手段。
当然,《大河之舞》能在全世界风行,还在于它能跨越社会和文化的差异。《大河之舞》音乐出色、舞蹈也很出色,充满着青春活力,具有很好的娱乐性和与观众的互动性。目前,已有两个演出团在演出《大河之舞》,明年,第三个团也将上路。
促进艺术人才发展的模式
中国30余个音乐和其他艺术院校培养了无数优秀艺术人才,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像郎朗、李云迪那样幸运。因此,曾把费城交响乐团首次介绍到中国的美国芭芭什艺术咨询公司总裁凯茜・芭芭什建议,中国可以学习美国运作艺术人才的良好模式,创建一个“中国青年艺术家团体”。
美国的青年艺术家团体YCA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自1961年以来已发现了许多杰出音乐家,并帮助他们创立了自己的事业。每年,都由评审小组挑选2至5名人才,并对他们的台风、保留曲目等进行全方位指导。YCA还为青年艺术家提供经常在各种场合演出的机会,使他们从天赋出众的学生转变为天赋出众的专业艺术家。
凯茜・芭芭什建议中国的青年艺术家团体,应该反映中国本土的深厚文化,成员可来自京剧到舞蹈、从舞台影视到杂技、以及传统民乐演奏等领域。这样一个团体将会为众多具有天赋的青年演员提供成长为专业艺术家的机会,同时促进中国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