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从新学期开始,11门高科技课程将正式排入本市33所中学的课表,这标志着科技教育成为本市中学的正式课程。这是9月1日启动的2049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行动计划―――上海推广试点项目迈出的第一步,根据推广计划,到2007年,科技课程将覆盖本市所有中小学,科学家将走进课堂,成为孩子们的“科技老师”。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台、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出席仪式并讲话,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等出席会议。
2049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行动计划是中国科协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全面提高全体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此次在上海启动的推广试点项目为期4年。
让科技界与教育界携手是上海推广项目的最大“亮点”。据悉,由于目前师资有限,在中小学校里很难进行高科技知识的普及,科技教育始终停留在课外活动的层面,这使学生对高科技缺乏系统认识和深入了解。此项目的着眼点就在于为学生搭建起科技教育的社会资源平台,解决高科技普及进学校的问题。
根据项目计划,市科协将从下属的170多个学会中挑选专家组成专家团,给中小学生上课,这项科技课程已被列入试点学校的拓展型课程,每周1到2节,独立于基础学科课程之外,时间得到充分保证。首批专家团已经组成,来自工业与应用学会、核学会、自动化学会等11个学会的200多名专家将带着“改变人类生活的纳米技术”、“受人和动物启迪的自动化技术”、“基因工程”、“生物国防”等前沿科技专题走进中学课堂。市科协、市教委将组织科学家和教育专家建立科技信息资源库,以“资料包”的形式发送给学生和教师,并跟踪科技发展新成果,随时进行更新。根据计划,到项目的中期阶段,将完成100到150个高科技专题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学生可随时上网“入库”,开展自主学习。
“2049计划”
“2049计划”是中国科协在1999年提出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简称,这是一项立旨在提高国民整体科学素质的国家行动计划。其核心内容是制定一个全民科学素质标准,通过分地区、分人群、分阶段、滚动式的实施计划,至2049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人人具备与当时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素质的计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