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大楼披上纳米“新衣” 10年无须清洗仍将光洁如新
只不过多了少许纳米颗粒,面貌就会大相径庭――8月15日,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将重新“容光焕发”。作为上海纳米科技首批示范工程之一,原本斑驳的校舍穿上了天蓝色的“纳米衣”。更为神奇的是,这件“新衣”不易脏,即使不小心蹭上只小脚印,用水一擦就干净。
仿生荷叶原理合成绿色材料
望着焕然一新的教学楼,孩子们诧异了:这墙面看上去和自家楼房没区别,用手摸摸也感觉不出异样,可为什么老师却说它不一般?
原来,和田路小学教学大楼的外墙被重新涂上了一层“自清洁涂料”――一种根据荷叶原理仿生合成的绿色材料。夏日,池中睡莲悄然绽放,光滑的荷叶表面总是那么一尘不染。透过原子力显微镜一看,其中却另有一番天地:叶面上竟然是极其细微且凹凸不平的纳米结构,雨水落在上面,铺不开、渗不进,只化作粒粒水珠滚落下来,顺道儿带走了荷叶表面的灰尘。纳米学家灵光一闪,何不将荷叶的奥秘移植到建筑涂料中?于是,纳米学家运用先进技术使涂料在干燥成膜过程中于涂层表面形成类似荷叶的凹凸形貌,构筑一层疏水层。这样一来,灰尘颗粒只好在涂层表面“悬空而立”,无法渗透、融合,并最终在风雨冲刷下“纵身跃下”。如果全市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道路的外墙都“披”上这层“轻薄霓裳”,就能免去清洁翻新的“后顾之忧”,至少10年光洁如新。
其实,历久弥新的“荷叶外衣”并非与市民初次见面。上月初正式通车的徐家汇路下立交,已经率先“享受”到了纳米科技带来的好处。一般而言,路下立交并非一块“清闲之地”,车来人往,灰尘也随之散落其间。日积月累墙面便积下厚厚一层灰垢,遇上下雨,更是“鼻涕”横流、漏痕斑驳。徐家汇路下立交采用全新的自清洁涂料,终于摆脱了这个“老大难”问题。下立交工程涂刷完毕时正值上海黄梅天,“荷叶外衣”既防水又绝尘。如今,通车一个多月了,这里没有留下一条灰尘“尾巴”。
黏合剂充当“两面派”老建筑“旧貌换新颜”
与许多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建筑一样,和田路小学在外墙翻新中还遇到了一个难题。学校外墙上所贴的马赛克经过长期日晒雨淋已明显脱落,凹凸不平。想要让墙面“旧貌换新颜”,且不说在光滑的马赛克表面直接抹上涂料充当“面霜”不可行,坑坑洼洼的墙面使得新上的涂料都难以附着。遇此尴尬,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先将马赛克一块块敲除,这难免费时费力。此次,和田路小学的翻新大胆运用了一种特殊的界面黏合剂,它含有纳米级二氧化硅颗粒,凭借其“双面胶”的特性,黏合剂在涂料上墙过程中充当起“两面派”,将马赛克与自清洁涂料紧紧粘在一起。这种纳米黏合剂可帮助那些已经“变脸”的老建筑恢复原貌。在苏州人民路改建工程中,只需将青色外墙涂料与纳米黏合剂配合使用,即使建筑周身满是七彩琉璃,也能被新涂料重新覆盖,形成统一风格,露不出半点“乔装打扮”的痕迹。
催化释放自由基空气清新如森林
身处室内,却仿佛置身于茂密森林。做个深呼吸,感觉神清气爽、活力四溢。是增设了电子空气过滤器,还是24小时不间断喷洒空气清新剂?记者得到的回答又是“纳米”。作为上海纳米科技的又一示范工程,下月中旬开张的世纪联华大卖场(东宝兴路店),因为采用了“空气净化内墙涂料”,将一改超市密不透风、气味混杂的尴尬境遇。
普通涂料总是气味刺鼻,摇身变成了纳米级,就能净化空气?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施利毅教授介绍说,这全得归功于涂料中掺入的纳米级光催化剂。只要有微弱光源,纳米光催化剂就会产生大量高活性的自由基,这些“精力旺盛”的小家伙一遇到诸如甲醛、苯、二甲苯等有害气体,便与它们“贴牢”,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直至有害气体彻底分解。如果涂料中再加入释放负离子的纳米粉末,整个卖场将成为一片“室内森林”,平均每立方厘米散发的负离子就达1000个之多。
据了解,这种“室内森林”还将被世纪联华工程部“栽种”到青浦和北京,让更多顾客体验清新购物的全新感觉。而空气净化内墙涂料的研制和生产方则表示,医院、住宅、写字楼、电影院等室内场所,甚至混凝土浇筑的马路,都将成为“光催化”材料的用武之地。来自上海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的消息说,未来几年,上海将着力推进“光催化”纳米技术在全市中小学校的应用。
纳米科技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从纳米科学的爆炸性兴起,到发展初期出现的“概念炒作”,再到今日的成功产业化,正好见证了纳米这项新兴学科发展的艰辛历程。本市首批纳米科技示范工程的顺利实施,不仅说明如此深奥学科其实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意味着纳米科技正逐步摆脱炒作阴影,并以坚实的脚步健康前行。
回首上海纳米产业的发展,知情者无不感慨其迅速。2001年7月,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进下,上海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正式成立,纳米科技专项同时启动。短短两年,本市已经建立起两个产业化基地(徐汇和宝山)和一个孵化基地(上海科汇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全市近40所高校、研究单位开展了纳米科技及相关研发和产业化工作,研发队伍扩展至1000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上海纳米产业产值已达2亿元。上海纳米技术能较快应用,得益于市科委在科技项目上的前瞻性布局,组织不同学科交叉联合,鼓励企业早期参与,使纳米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实现无缝连接。
正如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所说,今天的纳米技术,相当于上世纪5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纳米技术真正对人类生活、生产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但这并不代表纳米研究仍局限于实验室,远离百姓生活。为此,科研工作者、企业和消费者,都应清醒把握、杜绝炒作,对纳米科技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作出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