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蓝图变为现实――上海信息化发展指出“数字城市”目标
上海今后信息化发展的思路,指出了上海建设“数字城市”的目标。2010年已不再遥远,“三年规划”更是近在眼前。
我们试从中选择与市民生活关系更为密切的几个方面细细解读,就不难发现,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举措正实实在在地推进着,我们正真切地感受着上海在信息化发展中所下的功夫――
信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如果说信息化是科教兴市的“利器”,那么信息产业更是这柄“利器”的锋刃。如何把这道刃磨得更锋利,是一项需要苦练的内功。
发展信息产业,上海的行动原则是“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重点发展以设计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以应用为向导的软件业,以内容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
具体而言,从优化信息产业布局来看,将继续聚焦浦东张江集成电路制造基地,着力推动嘉定、青浦、松江等地区信息产业的集聚;培育科技京城、漕河泾等集成电路设计园区,做强浦东软件园等7个国家级和市级软件产业园区;另外,多媒体产业园、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银行卡产业基地等一批特色基地和园区,将在上海信息产业新一轮的发展中获得契机。最终,上海将形成市区以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多媒体创意及信息服务业为主,郊区以制造业为主的信息产业总体布局。
从信息产业结构上来看,制造业、软件业、服务业等领域将各有侧重。在制造业领域,将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网络和移动通信设备、新型显示设备、信息家电、各类IC卡和银行卡及其机具、新型元器件等高端产品,发展适合上海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结构的代工模式,创出信息产业“上海制造”的品牌。在软件业领域,重点发展电子政务、企业管理、现代物流、智能交通等各类行业应用类软件,电子娱乐、网络教育等领域的多媒体软件,汽车、信息家电、智能化生产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形成产品化和嵌入式并重、内需与出口并重的发展格局。在服务业领域,重点发展包括咨询、数字音视频节目、游戏等内容服务产业,不断提高电信增值业务的收入比例。到2005年,“都市型创意产业”在信息产业总增加值中将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
在未来的发展中,上海仍将集中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在加强集成电路产业硬件改进的同时,建立和完善集成电路的设计服务体系,推动硅知识产权交换、交易及复用平台建设,引进人才,增强自主设计能力。初步形成以设计为核心,制造、测试、封装等配套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新兴的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基地之一。
电子政务:讲究一个“巧”字
电子政务是目前上海信息化建设中正在大力推进的重要内容,政府工作要统揽全局“运筹帷幄”,信息技术是保障,信息化手段就是政府“决胜千里”的“千里眼”、“顺风耳”。电子政务在协调统一各方的过程中,讲究的是一个“巧”字――有了电子政务系统,繁琐的文件变得小巧了,繁重的公务变得轻巧了,连政府的管理、决策和反应也变得灵动了。到2005年,上海将基本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各级政府机关初步实现文档数字化、办公自动化和信息传输网络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基本形成。
要实现这一目标,尚有多项工作需要落实,其中首要的就是建成和完善市公务网,建成并开通运行政务外网,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加快统计信息化,实施档案信息化。另外,一批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府信息化工程也需要及时启动。
政府执政为民,与民众交流的途径必须畅通,因此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的应用中,将整合分散的各类咨询服务热线,形成具有多项信息服务和事务办理功能的政府综合咨询服务热线;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事关每一位市民的生活,因此未来几年,劳动保障、公安、民政、医保、公积金管理等五个业务系统的功能和服务质量将进一步提高;目前公共服务中手续繁多的现状,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因为电子政务而变得简单,“一站式”、“一机通”、“一线通”和“一卡通”服务将不再是“远景”。
社会应用:一项见真功夫的大考验
信息化建设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信息化要真正在社会公共服务中广泛应用且确保万无一失,则是一项见真功夫的大考验。三年后,上海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旅游、司法、体育、民政、劳动保障、社区服务、公用事业等领域的重要信息资源将基本实现数字化,面向社会的重点业务90%以上将实现联网服务,主要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将在80%以上的街道得到延伸。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将加强教育软件的开发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推广和完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逐步普及学籍电子化管理。到那时,上海的中小学生都将拥有一份自己的电子学籍卡,“校校通”、远程教育和网上学校也更加完备。在文化事业领域,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和数字音像资料馆将成为保存、开发和应用文化资料的主要力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媒体、网络化内容产品将大大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在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领域,电子病历将在“千呼万唤”中、在相应的法律规范下与我们见面,我们的城市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系统”的保障下,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将大为提高。
已经享受银行卡便利的上海人,依然期盼着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进步。金融信息化将不仅是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到2005年,银行卡同城跨行交易和异地跨行交易的成功率将达到99%和90%以上,持卡消费将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5%。商业、旅游、餐饮、医疗、公用事业、航空铁路售票等支付领域将全面推广公务用卡。
上海将建设全市统一的交通信息中心,信息发布终端全面覆盖全市主要公交线路、交通工具和重点区域。未来的出租车、公交车和停车场都将由智能系统来调度。
美好的蓝图需要用实际的行动去实现,梦想成真也非一日之功能成就。在上海未来三年、五年、八年的信息化建设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实现目标的参与者,也是上海信息化建设的见证者,更是信息化成果的受益者。
上海信息化建设向社区延伸,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在上海许多居住小区已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