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2010年世博会不仅是荟萃各国科技成就和经济实力的场所,而且将成为全面展示上海信息化成果和水平的重要舞台。本市信息化建设将展现出一幅新的宏伟蓝图:到2010年,即在世博会开幕时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信息化成为上海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
上海发展信息化同时兼具后发优势和先发优势,充分发挥这两种优势,有望在世界信息化竞争中赢得主动。上海要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瞄准世界发达城市的信息化先进水平,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扩散,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激发信息经济演进,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与其他各领域发展的有机融合与协调互动,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地为上海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服务,走出一条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特大型城市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今后,信息化建设水平将作为上海迈向“世界城市”进程中的一个“标杆”。力争经过多年的建设、推进和发展,使上海尽快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城市之一,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强并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信息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高、集聚辐射效应明显的城市之一,信息经济发育较为完善的城市之一。
据悉,今后3至5年本市信息化的具体目标―――
到2005年,即“十五”期末,信息化主要功能性指标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主要综合性水平指标大幅提升:互联网用户普及率由32%提高到50%,计算机普及率由25.7%提高到35%,人均信息消费占人均消费总额的比例由7.44%提高到10%,银行卡持卡消费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由10%提高到25%,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的比例由5.1%提高到10%,企业上网比例由65%提高到80%,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上网比例由85%提高到95%,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网上实现比例由10%提高到90%以上。
到2007年,即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初步构建起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集约化”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广泛,信息资源总量丰富,电子政务服务便捷,信息消费市场活跃,信息产业结构合理,信息安全保障有力,信息经济发展有序,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现代化的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