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明代古宅―――南春华堂将迁建于光启公园内,与光启墓“相伴”。
距今已五百多年的南春华堂原名裕德堂,坐落在梅陇路南春华堂5号,建于明弘治末年至正德年间(1505-1521),系明张姓显官告老所居。因家道衰败,后人把产权出售。因其北有诗人黄瑾别墅春华堂,故称之为南春华堂。裕德堂屋宇宽敞、建筑精致,雕刻传神,为明代宅第建筑的典范,被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原裕德堂三进五开间:头进的大厅两侧伏有石狮4座,内有仪门、石鼓,并有门屋两间;二进为五开间正厅,边为耳房;三进是五开间的起居厅。
由于年久失修,南春华堂已残损不堪。6月3日,记者弓身穿过残破门楼,虽然仪门的门楣正面上“视履考祥”和背面“克洽雍熙”篆书砖刻依稀可辨,但院内破落景象让人唏嘘:因房屋多次拆毁,现仅存中央一主厅及与之相连的3间房。主厅门窗已荡然无存,到处是一个个窟窿;院内乱七八糟堆放着杂物,地面上铺着一层层木板,踩上去嘎嘎响,有的还会冒积水。原3米多高的厅堂有半截埋在土里,据说因外面马路增高,屋内地势低易积水,致使房主不断填土,增高近1.6米。屋内梁架基本完整,可多处漏水,部分木结构腐烂严重,檐口下塌,柱子也已倾斜,只有屋内托梁上的精细雕刻显现出当年的气派。
南春华堂的破败引起了徐汇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拟定了几套保护方案。经专家学者的论证,最后决定在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下,迁建至光启公园内,作为陈列室,展示徐光启的生平介绍及文物。
初步方案,迁建的南春华堂将按原来三进的格局进行修复。复原后的门楼,前建4座石狮,修补残缺石鼓、门槛、门枕等石构建和雕刻饰件;头进恢复天井;中进修整门窗、照壁、木间壁、木掌壁及复制“裕德堂”匾额。后厅考虑到已经全部损毁,故仅留出位置,暂不作复原。
南春华堂内原来住户多,现都已迁往他处,仅留79岁的刘粉娣老太一家,也即将迁居。目前,区文管委正在做拆迁前的准备工作,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做详细的文字记录,作实测平面、立面、剖面图;对基石、立柱、梁、坊、檐子等各种构件编号、登记,做好记录,便于将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