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危难中谱写青春之歌――上海青年志愿者抗非纪实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62

  抗击非典这场战役是持久的、是严峻的,然而就在这场战斗中,人们变得更相爱,万众一心、守望相助,构筑起一道无形的坚固城墙。
  “五四”前夕,数以万计的上海青年志愿者走在这个城市的最前列,他们活跃在社区、学校,医院,加班加点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一时间,这个城市中自发的青年志愿者队伍不计其数,志愿义举随处可见,跨出了上海,走向了全国。
  有困难、有曲折,但有更多的手牵起来,更多的爱播撒开,青年人没有丧失信心,没有恐惧退却,他们把这个城市的精神,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校园卫士的取舍
  复旦大学“非典”预防专题网站于23日开通至今,短短一周时间,该网站在线咨询聊天室已接受了近7000人次的浏览和提问,其中2500余人是来自校外的普通市民。期间,中山医院肺科教授、危重医学科主任朱蕾博士,华山医院呼吸科常务副主任、副教授陈小东博士,中山医院肺科副教授王葆青博士等活跃在“抗非”一线的青年医学专家欣然挤出时间,担任起网站志愿者,主持在线咨询,为广大学生和市民解答防“非典”疑问、排除恐慌心理。
  而提及该网站的建立和维护,则应归功于另一支志愿者队伍。经济学院00级学生卜洪晓作为网站网管,带领同事们每天必须编写大量网页数据并进行动态页面测试,以确保每晚7点30分-8点30分在线咨询网络通畅、信息发布及时。小卜说,这些天他写的程序如果用A4纸打印,完全可以出版一本书,对系统测试前后共达8000多次,此过程中,他都不能离开或入眠。为此小卜放弃了所有休息及与女友共处的时间,也度过了多个不眠夜。
  “复旦大学防SARS志愿者队”诞生已有一周了。现在这支志愿者队伍定期在学生活动的公共区域喷洒消毒液、发放校团委制作的宣传手册,并利用中午和晚上值班时间接待学生咨询,宣传科学防“非典”的知识。回想招募信息发布的第一天,就有18名学生主动报名,00级文科基地班的谢磊就是这十八名“先行者”之一。小谢是复旦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的秘书长,就在两天前,经过层层选拔,他获得了前往美国庄臣公司上海分公司实习的机会。大三实习对一个文科生的未来和就业至关重要,可当他看到招募志愿者的海报后,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在实习和参与志愿服务之间,他最后作出了抉择。“跨国公司实习的机会我可以再争取,但防‘非典’的志愿者工作可能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小谢坚定地说。
  
不同战线,同一战场
  上海市防治“非典”健康热线52285500,自本月3日开通以来已接通电话三万余次,未能打入者更是难以计数。线路最忙的一小时内,被听叫次数高达6621次。24小时开通的热线从最初的一门电话不断扩容直至目前的34门,依然应接不暇。为此团市委向社会招募青年志愿者参加热线接听,短短两天时间,通过热线、网络等方式前来报名的志愿者近两千人。
  刚返沪的第五批赴滇志愿者成员之一的殷勇,一向是志愿活动的积极分子,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有一份浓厚的志愿者情结”。来不及喘口气,他又投入了紧张的抗“非典”战役。
  在新华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疑似病人的过程中,殷勇和部分医务工作者也被隔离。两进两出隔离病房后,殷勇还是闲不下来,这次应募热线志愿者他又走在前列。“通过工作,我对医院收治‘非典’疑似病人的整个流程有直观体验,相信这对解答咨询工作很有帮助。”同时,殷勇还动员了多名“赴滇战友”前往报名。“医院的‘一线战场’能克敌制胜,后方的‘战场’则能安抚民心,两者都很重要。身着‘白衣战袍’的医务工作者当然应作出最大贡献。”
  招募信息公布的头天晚上八点,长征医院脑外科医师王驹在妻子陪同下,冒雨从浦东赶来报名地点。在电视新闻中了解到此信息,又实在打不进电话,夫妻俩干脆就赶来报名,这着实让现场工作人员大为感动。新加坡籍人士杨慧凭借其在新加坡老人医院丰富的义工经验,积极要求加入热线志愿者队伍,“救人于危难这本是不分国籍、不限年龄的美德。”
  
绽放在宁夏的白玉兰
  近日,正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王民、三合、偏城、新营四个乡支教点的复旦第四批研究生支教队的十名队员,收到了从母校团委特快专递来的足量口罩、消毒湿巾、酒精棉球、泡腾片和防“非典”宣传手册及海报。虽然远离亲人、身处医疗条件落后、“非典”疫情初见端倪的宁夏固原地区,但队员们仍坚持做好支教工作,用自己的信念和勇气为当地人民撑起了一把无形的保护伞。
  收到宣传品后,支教队长钱捷带领王民中学的青年教师集中学习了防“非典”知识,并组建了一支宣传和防治“非典”工作队。四天时间,钱捷共走访了10多个村、近60户人家,每经一处就发放资料,宣传科学防“非典”知识,安抚民心。同时,支教队员们每天坚持通过家访宣传从疫区返乡的危险性,并轮班接待老乡,义务代他们写家信,劝阻其在外务工的亲友不要返乡,要相信务工当地的政府和医疗部门。
  每每收到母校寄来的防护、保健物品,支教队员们都主动分发给当地老乡和孩子们,而他们自己在保证正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主要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自身免疫力,如跑步、俯卧撑、打篮球、打乒乓球等。
  困难的时候,队员们也非常希望能回家、回母校,但亲人的支持、母校的关怀给了他们战胜疫情的力量和勇气。经队员们商讨一致决定:在县教育局没有通知停课前,支教队的支教任务仍继续执行,疫情不稳定,决不离开西海固。在最近一次和校团委老师通报情况的电话中,队长钱捷,这个一向坚强的女孩子哭了,原因是她很担心远在上海、身体欠佳的母亲。无需过多的劝慰,钱捷最后还是坚定地表示:坚持做好支教工作,稳定人心、正面宣教、服务人民,并随时将防“非典”情况及时上报组织,力求做到支教结束时,平安回到母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