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未来苏州河四大景观点评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90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在春日和煦的微风中启动了。
  苏州河、黄浦江口将现“小瀑布”!
  河口水闸工程的蓝图引来了海内外人士的好奇目光。其实,除了河口水闸,苏州河二期规划中还有一系列鲜为人知的亮点。在不久的将来,苏州河上,绿树葱茏掩映粼粼碧波,河流与湖泊亲密接触,艺术岸线边白帆点点,工业博览馆乍现河畔……记者将带着你穿越时空,先睹未来苏州河四大亮点。
  亮点一:
  梦清园水清木华
  “水与绿,像一对难舍的夫妻,水养绿,绿净水”―――水与绿将在苏州河再续“夫妻情缘”。
  “流花五月眼边明,角簟流冰午梦清。”梦清,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梦苏州河水清啊,它凝聚了几代上海人的梦想。于是,“梦清”将成为苏州河上第一块大型绿地、第一个活水公园。
  苏州河流至中远两湾城时拐了一个弯,这个弯度形成的半岛形土地上,将开凿一条人工河,引入苏州河水,让水源源不断环岛而流―――岛中8.7公顷的大型公共绿地将临水而建,上海又增一个自然生态的绿色世界。梦清园大型绿地中将建8大景区,植物让整个岛区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在百年啤酒厂遗址上建成一个“酒香广场”,广场上依水而行的木栈道边将遍植秋季开花的木芙蓉,让游人在悠闲品茗时感受山花烂漫。在苏州河转弯处,大片的缓坡草坪配以少量观赏树木,“曲水梦清”意味隽永。公园北端的“星月港湾”景点将设一个绿荫广场,高大舒展的榉树和别致精巧的云影林和树下的咖啡座组合出一片荫凉美景,穿行期间抑或驻足休憩都是一种享受……
  滨河景观的特色在于连续性,梦清园仅仅是苏州河滨河绿地的一个代表作。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在苏州河二期工程中,从黄浦江到中山西路共13.3公里的河滨,这样的大型绿地还规划了10处,面积超过15公顷。原本封闭的岸线将打开,防汛墙后退,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人行步道将游人引向亲水平台,绿地将与亲水岸线建设联动,绿与水共生共荣。在植物配置上,尽可能考虑使用池杉、墨西哥落羽杉、柳树等水生、湿地乔木和紫薇、月季类耐水灌木。
  亮点二:
  银锄湖通吴淞江
  “连则通,通则畅,畅则活,活则生态”―――苏州河与长风公园的银锄湖本是同根生,血肉相连,如今却隔岸相望。上海人将解开这个河湖不通的“心结”。
  银锄湖在176年前曾是苏州河的一个大弯道。清朝道光七年(1827年),吴淞江(即现在苏州河)河道截弯取直,截去了东、西两条河湾。东河湾就是现在华师大内的丽娃河;400米长的西河湾与当年的宋家滩洼地相连,造就了如今的银锄湖。记者在地图上看到,银锄湖的南端与苏州河仅200米之遥。
  普陀区河道所所长殷玉贵告诉记者,1999年银锄湖曾清理出3.5万立方的淤泥,水质有所改观。由于银锄湖终究是死水一潭,几年来水质又开始劣于5类景观用水。专家认为,流水不腐,一个14公顷的大湖要保持好的水质,必须有活水源―――重新打通银锄湖与苏州河的通道,引入活水。近年来苏州河水质的不断改善,为这一新思路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有关人士透露,引河入湖有三套方案可供参考:其一,在银锄湖南端开凿20米宽的人工河道,两边各配10米宽的绿带,使河与湖两大景观水系相连接;其二,同样在银锄湖的最南端,设置地下管道与苏州河相连,使河水能够进入湖中;其三,将目前宋家滩的单向泵站改为双向泵站,通过水泵抽水,使两大水体内的水得以交换。其中第一套方案兼顾景观功能和调水功能,最为可行,但动拆迁等成本较高。其它两个方案虽然成本低廉,但景观功能很难兼顾。
  亮点三:
  游艇码头八九处
  苏州河将为公共游艇和私家游艇提供停靠的港湾,越来越多的市民将在家门口体验凌波踏浪的豪情。
  泛舟苏州河,享受清风送爽,曾是几代上海人的梦想。如今,梦想正在悄悄孵化。蜿蜒向西,苏州河在盘湾里形成一个“几”字型的天然港湾。随着高档楼盘在两侧拔地而起,这个昔日有名的装卸码头旧貌换新颜,将成为未来上海游艇、游船的集散枢纽。偶遇陆先生,他告诉记者,3月的一个早晨,一辆长龙般的平板卡车,载着一艘白色漂亮的游艇拉进了盘湾里,此后盘湾里常常可见两三只白色的游艇静静地停靠于岸边。据透露,通过整合水景资源,上海将开辟出近10条长短不一的旅游路线。从盘湾里乘游艇出发,市民可以选择黄浦江―苏州河休闲游览,一路欣赏苏州河沿岸的城市风貌,外滩陆家嘴的高楼林立,黄浦江北外滩的历史风貌,世博会会址等。
  市水务规划设计院院长周建国介绍,根据《苏州河滨河景观规划》,上海将在苏州河外环西河交汇处、梦清园、苏州河黄浦江河口等处,规划设置8至9个游艇码头。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水清、岸绿的苏州河上,会呈现出一幅美丽的都市水景图:波光粼粼的苏州河上,金色的夕阳撒在水面,白帆点点争流河面,一路播撒中外游客的笑声。
  亮点四:
  工业区变“博物馆”
  “行至水深处,坐看云起时”―――一个世纪的斗转星移,历史与现实在此握手,苏州河畔的近代工业区将成为市民和游客驻足流连的“博物馆”。
  专家认为,作为一条景观河,水清、岸绿的要素固然重要,但两岸沉淀着历史人文内涵的建筑,才是“景观苏州河”所独有的资源。苏州河沿岸、昌化路附近,是沪西工业区所在地,这里特色的工业建筑和仓库建筑相对集中,福新面粉厂、上海啤酒厂、造币厂“身上”,都烙下了近代工业的印记,见证了民族产业的变迁。根据规划,在沿线开发滨河居住功能的同时,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将掩映在大型绿地中,形成具有文化、娱乐功能的近代工业建筑保护区。
  据统计,苏州河沿线列入保护名册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市级优秀近代保护建筑达28处之多,此外还有37处公寓、里弄建筑以及仓库建筑被认定为具有保留价值。根据城市肌理,除昌化路段的工业建筑保护区外,苏州河沿线还划分出3个特色建筑区:吴淞路桥地区,体现河口历史风貌,建设具有国际水准、体现上海特色的都市休闲综合体;浙江路至乌镇路地区,将作为仓库工业建筑保护区,具有历史意义的仓库建筑将恢复原貌,形成苏州河畔的艺术展示区;华东政法学院区域,重点保护中西合璧的校园建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