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目前,在我国广东省部分地区及东南亚有的国家发生不明原因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由于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医护人员感染占有一定比例。虽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有一定的传染性,医务人员接触病人与污染物机会又多,但是,只要医护人员增强感染控制意识,采取合适的消毒隔离与自我防护措施,便可大大减少感染的危险。
一、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实验样品时需戴口罩,穿隔离衣、帽、鞋,戴手套。
口罩应为12层棉纱(或相当于12层棉纱的过滤性能),与面部吻合良好,尽量使孔隙减至最小(可采用鼻夹或棉花)。口罩应及时更换(不超过4小时),最好每次更换新口罩。
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时还应穿隔离衣、帽、鞋,并戴手套,在某些可能受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医疗操作过程中,要穿防水长衣与防水袖套。如遇可能导致病人血液或体液溅出的诊治时,必须配戴护目镜和面罩。在诊治、护理不同的病人或接触任何被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如口罩、氧气管、鼻塞物、组织器官等)后要立即更换手套。隔离衣、帽、鞋每天至少消毒两次,一旦污染应立即更换。换下的隔离衣、帽、鞋、手套应立即放入密封袋内送消毒处理。
二、经常注意用肥皂流水洗手,接触病人前后或污染物后应进行手的消毒处理。
洗手是预防感染扩散的重要措施,在接触任何病人前后都应洗手。手一旦污染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污染物应立即进行手的消毒。戴手套并不能替代洗手与手消毒。洗手可采用肥皂与大量流动水,最好用不接触手的液体皂或抗菌皂液。手消毒方法可采用含有效碘5000mg/L的碘伏溶液、或0.2%的过氧乙酸溶液、或75%的乙醇溶液进行浸泡或檫拭消毒。
三、处理病人痰液、血液、体液、分泌物、废弃物时应防扩散与受伤。
病人的痰液应吐在能密闭的容器内,保持密闭状态,以防扩散。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被污染物品应及时放入防渗漏的容器内收集、运输,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并尽可能采用焚烧或压力蒸汽方法处理。
在处理临床废弃物时应当小心,避免人工处理,以免被暗藏的尖锐物划伤。
四、在采样与检验时,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处理要求进行。
(一)样品的采集:
1、采样时,医务人员应按上述方法做好个人防护,并用使病原微生物扩散最少的手法进行操作。
2、样本应放入密封的容器内,在运送时最外层的包装应无污染。
(二)样品的检验:
1、样品血清学操作(包括离心分离)应在二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2、细菌培养分离可疑病原体、动物接种需用二级生物安全设备并按要求操作。
3、实验室操作人员应特别注意穿着保护装置,包括一次性手套、带有袖口翻边袖子的隔离衣、护目镜和呼吸系统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