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不“软”―――奉贤区加强教育内涵发展纪实
教育要实现跨越式进步,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在高标准完成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以后,奉贤区明确提出“软件”也要硬,根据建设一流国际大都市城郊型教育的需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发起一场提升教育内涵的攻坚战,让更多的郊区孩子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
二期课改:
撑起学生自主发展的天空
上课竟用不上课本和粉笔!江海三小一堂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孩子们的眼球一下子被蛋筒、陀螺、铅笔头、冲天帽等“稀奇”的教具抓住了,“你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也具有圆锥的形状?”老师也不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让学生四人围坐一桌,叽叽喳喳地摆弄着这些圆锥物体。不一会儿,教室里安静下来了,老师顺势出了三道思考题:你认为圆锥有什么特征?你会正确地量出圆锥的高吗?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的图形是什么?带着问题,孩子们拿来尺子、小刀,动手拆装“玩具”,边观察、边讨论,很快,问题在孩子们的“玩耍”中被一一解答。
教师不把现成的答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在“搬搬弄弄”中去感受、去探索。通过在区域范围内实施“开展研究性学习,推进教与学创新”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这一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正走进奉贤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课堂。
以6所市二期课改试验基地学校为中心,奉贤区积极向面上学校拓展新课程试验工作。如一年级语文,从原来的3所学校,发展到11所学校;牛津英语从2000学年开始在全区各个小学一年级全面铺开;探索研究(探究)型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多次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编辑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集;每学期组织不同层次的区级综合研讨会,探索课改新教材的学习、试用、培训活动,体现试验学校向基地学校的辐射作用,提前向面上学校各个学科渗透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为全体学生的自主发展撑开一片新天地。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普遍形成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奉贤区实验中学一节生物课,大屏幕上“长”出一大片玉米,霎时吸住了孩子的目光。“要使这片玉米长势旺盛,需要那些条件?”围绕问题学生们议论纷纷。当看到一颗玉米成长过程中吸收的水量和植物体内利用水量的资料时,学生很快计算出植物体内利用的水仅占吸水量的1.04%,这一结果让孩子们惊诧不已:其余的水到哪里去了?是蒸发了?如果是蒸发了,那是通过叶蒸发的,还是通过茎蒸发的?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器材,学生们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交流探究学习所得,并拓展到课外……
走进新课程、新课堂,一股盎然的生机扑面而来―――教师极其投入,学生乐学会学,师生民主平等,气氛宽松和谐。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介入,使教学模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走向开放,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教师们“以学定教”,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质疑、大胆想象、亲自实践,让每一个孩子在自主发展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学活用:
课题教会孩子逃生法
2001年暑期,奉贤区平安镇几个幼儿在自家宅基地上玩耍,一个小女孩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水井,随时有生命危险。危急之时,孩子们一眼看到屋檐下晾衣的竹竿,灵机一动,取来竹竿伸进水井。落井的女孩一把抓住竹竿,在同伴的帮助下,非常灵巧地攀爬出了水井,顺利地脱离了险境。
孩子巧用竹竿救助同伴的灵感来自幼儿园实施的“农村幼儿玩竹系列活动的研究”课题。孩子们所在的平安幼儿园在实施二期课改、争创农村幼儿园办园特色过程中,利用本地区丰富的竹资源,以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建立这一教育科研课题,全面开展“竹科学”、“竹文化”、“竹艺术”系列活动,发动家长、老师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制作竹器和工艺品,并以竹子为学具,开展体育锻炼,正是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了解竹子的广泛用途,学会了使用竹子,并熟练掌握了爬竿等“竹体育”技巧。家长得知后,直拍胸口:是课题救了我的孩子!
要保持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强教育科研。奉贤区始终坚持教育科研为先导,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破解了一道道难题。因为办学条件的限制,光明中学一度陷入困境,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实施“科研兴校”工程,校长带头搞科研,以“认知方式差异及教学策略的研究”为突破,提出“关注中下等学生,降低教学重心,强调情感互动”的策略,追求教育的“生命性”,使教育教学融合、师生关系融洽、认知情感交融,迅速提高了学校办学质量;新建的九年一贯制育秀实验学校树立“科研先导、促进发展、争创特色”的办学目标,通过“九年一贯发展性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群的研究,提出了“敦品重学育新秀”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与九年一贯制教育相适应的管理运行机制,实施了推进九年一贯发展性教育的行动策略,使该校短时间内就被命名为九年一贯制示范性学校、市素质教育实验校。
教育科研极大提高了奉贤区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并成为奉贤区教育的一块品牌,在区教科室缪仁贤特级教师的主持下,几所幼儿园的教师合作攻关,完成五本共九十万字的《幼儿园・家庭同步教育丛书》,已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由分管教育的副区长汪黎明领衔的市级重点课题“农村托幼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构建了一体型、连体型、附设型、兼并型托幼一体化办学形式,形成了市郊乃至全国领先的托幼一体化操作框架和基本经验,其研究成果获上海市第七届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并在全国科研成果推广大会上得到推广。
移植理念:
好校长带出一批好学校
基础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而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为了通过变革学校管理,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奉贤区从基础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优质化要求出发,铆准干部队伍建设不放,采取各种形式为校长“充电”,组织校长参加市“依法办学、以德立校”学习班,举办区中青年骨干校长培训班、后备干部培训班。为了尽快“接轨”先进的学校管理经验,区教育局选派中青年骨干校长到市区学校挂职锻炼,并斥资选派50余名校长远赴北京,参加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研修班”学习。
眼界开阔了,观念更新了,新的教育管理理念被“移植”到奉贤中小学校,结出累累硕果,涌现出一批思路新、举措实的新型“名校长”。如奉贤区实验小学特级教师、校长金哲民以“活跃的思想者、民主管理的决策者、周到的服务者、优秀的协调者、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教科研的研究者”要求自己,带领全体教工,争创奉贤区A级示范小学;奉贤区“名校长”江根发提出“尊重生命,尊重学生,善待教师,满足学生的幸福感,使学生快乐”的教育管理理念,坚持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在不断提升学校学科教育质量的同时,带领学校走出了特色办学之路。
一流的教育管理才能出一流的教学效益。为了激励学校在完善教育管理上下工夫,奉贤区实施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全面开展学校管理及办学水平等级达标活动,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增强办学活力。奉贤中学实施“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创设和谐管理氛围,学校连续九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并获得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铜牌学校等荣誉。镇级学校青村中学坚持办学条件的改善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步发展,坚持以学校管理等级达标为导向,不断推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学校管理由弱到强,使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城区同类学校水平,让乡镇的孩子也享受到优质教育。曙光中学、致远高中、区实验中学等学校也通过改革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迅速提升了办学水平。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奉贤教育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全区有26所中小学校达规范校标准,占全区学校总数的45%,31所中小学校达合格校标准,占全区学校总数的53%,学校管理水平整体推进,出现了一大批硬件达标,软件不软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学校群体。全区中小学正朝着“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校管理科学化、师生行为规范化、不断满足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大都市一流城郊型教育目标大步前进。
培训整合:
专业化教师点燃学习兴奋点
育秀实验学校一堂初二生物课,电脑大屏幕上显示着植物细胞的生长、消亡,教师点击鼠标,运用动态性模块,将知识点连成系列课件,让学生“现场目击”植物细胞生长的全过程,书本上枯燥的知识点“活化”为一幕“细胞生长史”,直观、生动的画面,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为了让幼儿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区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使用“FLASH”技术,把区域某地区环境污染的现象,制作成一幅幅形象逼真的情境教育课件,逐幅展现在幼儿面前:受到污染的庄稼倒伏在地里,牛羊等牲畜失去了食物来源,大量鱼虾死在被污染的河水中,卡通式的动画让孩子们深深沉浸其中。
如今,信息技术正被越来越多的奉贤教师所掌握,迅速成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为了帮助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区教育局推出教育教学现代化培训计划,组织全体区、校级骨干教师与校(园)级中层干部参加持续六周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制作虚拟网站、编制师生教与学互动演示模块、构建学科教学课件库……为了让学生享受到高科技环境下的新型教育,教师们自己先做起了学生。
提高运用外语实施教学的能力,是郊区教师面临的更大挑战。全区700多名英语教师放弃暑期、双休日,参加英语听说强化学习,在特聘的外国教师指导下,接受纯正的英语培训,400多名教师取得优秀结业证书,其中1名教师更成为全市总共才3名的暑期英语强化培训班优秀学员。全员轮训有效地夯实了英语教学水准。奉贤区中小学英语教师充裕,保证了全区每一所小学从一年级起进行英语教学。要做一名合格的“上海教师”,不仅要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升级”,还要不断进行教育理念的“充电”。区教师进修学院全方位设计全员培训与考核,组织教研室以新教材培训为契机,对全区相关学科教师进行地毯式“充电”。信息技术中心发挥其教育网站优势,及时发布教改信息,让教师在第一时间就能根据教改要求调整教学。
有效的培训整合,提升了全区教师的专业化水准,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一批教育新秀茁壮成长。以奉贤中学为例,两名青年教师在35岁以下就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四名青年教师分别列为国家级和上海市骨干教师;30位青年教师列为区级骨干教师;5年内有8名青年教师相继担任了区教育局分管局长、各类学校领导等职务,走上了教育领导岗位。去年,奉贤区又有一人被评为年特级教师。在区“三名”工程表彰会上,经教育系统及社会各界的推荐并认定,5位“名校长”、10位“名导师”、15位“名教师”登上了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