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委员提交发言:加强社会诚信治理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49

  今年“两会”上,社会信诚问题又是热门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豫阳,特地提交了《综合治理社会诚信问题刻不容缓》的发言,大会秘书处迅速采纳并作了印发。
  当记者访问她时,她开门见山地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稳固的信用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动力和源泉。但是,社会上失信用、无信誉、轻信义的不良风气时有发生。一是不信守合同,去年上半年查处合同欺诈案5338起,涉案金额16.3亿元;二是逃废债务。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仅2000年,在工商银行等5家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涉及贷款本息5792亿元,其中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竟有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29%;三是虚假广告。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仅2001年1―8月全国就查处广告违法案件5万余件;四是假冒伪劣商品,具有数量巨大、品种繁多、范围广泛、后果严重的特点;五是股市欺诈,手法层出不穷,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
  刘豫阳说,不讲诚信的不良风气的蔓延,将削弱社会信用基础,人为造成经营成本增加,经济纠纷增多,从而引发与经济相关的其他损害信用原则。因此,综合治理社会诚信问题刻不容缓。她认为,一要加强诚信理念的宣传教育,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二要提升政府的协调和引导职能。建立并完善市场经济信用秩序,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统一的网络化信用信息系统。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信用中介的作用。四要加强社会诚信的法律保障。有针对性地修改“商业银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并相应制定“工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法”和“信用信息使用法”等法规。五要强化新闻舆论的监督职能。政府应赋予新闻机构应有的采访权、调查权和报道权。新闻工作者要敢于冲破各种阻力,对社会上的失信者和失信行为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曝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