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代表:在实现新发展中服务全国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33


  上海怎样实现新的发展、怎样在新的发展中更好地服务全国?参加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的上海代表结合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3月6日,江泽民主席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时指出,上海“要继续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再攀新高峰。”代表们纷纷表示,江泽民主席的重要讲话为上海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实现新的发展中服务全国,在实现国家战略中发挥上海的作用。
  
上海服务全国的能力在发展中不断提高
  “上海的发展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上海的发展,得到了中央和各兄弟省区市的支持,同样,上海发展了,才能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许多代表深情地谈到,上海的发展从来就是和全国联系在一起的,过去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程静萍代表认为,随着上海的发展,上海服务全国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服务全国的内容方式也在不断创新。程静萍举例说,在对口支援中,上海为西部地区出资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而更大的援助则是无形的。“上海通过加快自身发展,把蛋糕做大,有更强的财力支持其他地区的经济建设。”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全市的财政收入200多亿元,到2002年增加到2200亿元,其中三分之二上交国家财政,为国家通过转移支付支持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全国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在过去12年中,全国人民对上海的有力支持,也极大地促进了上海的发展。
  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国家大格局的发展战略,上海将全力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这是上海“服务全国、融入全国”的具体体现。在产业布局与调整方面,上海将重点开拓现代金融、知识服务等新型行业,即使是制造业,也要瞄准技术含量高的先进制造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绝不与其他地区抢“饭碗”。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提出,上海服务全国,一个重要方面便是要为全国各地的企业搭建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应包括三个中心,即投融资中心、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资金、人才和市场,是企业发展所必需的三项条件,也是上海的优势所在。服务平台搭好了,外地企业即便不到上海来,也能享受到上海为其提供的服务。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已经使上海具备了良好的融资环境,这正是外地企业所需要的。
  针对上海现在正在努力建设金融中心,厉无畏代表认为,在建成金融中心之前应先尽快建成投融资中心,提供完善的相关服务,满足外地企业借市融资的要求。厉无畏还认为,上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借助正在建设的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完全可以建成一个营销中心,同时构筑各类要素市场并形成网络,让外地企业得以借船出海,借网辐射。
  
先发展起来的行业更应有服务全国的意识和责任
  “上海在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的同时,也要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其它地区。”艾宝俊代表这样对记者说,“尤其是先发展起来的行业,更应有服务全国的意识和责任。”艾宝俊代表所在的上海宝钢股份有限公司,这些年来可以说是服务全国的积极实践者。针对我国钢铁业比较分散的状况,他们积极参与钢铁行业的重组和结构调整,为壮大国内钢铁行业作出了贡献。同时,他们还积极扶持国内钢铁企业,向马钢等老牌钢铁企业输出了冷轧、热轧、ERP等多种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方案并进行了配套的人才培训。除此之外,艾宝俊认为,在一些具有领先优势的领域制订行业标准,也是上海产业界可以服务全国的重要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一个行业就难以做大做强。为了提高整个国家的行业竞争力,上海应该选择一些具有领先优势的行业,联合兄弟省市区制订行业标准。
  上海有着许多像宝钢这样在国内领先的企业。让这些企业通过输出技术、管理、人才、资金,积极扶持国内同行业的发展,是上海服务全国的重要方式。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虹代表告诉记者,上海汽车业近几年发展迅速,汽车不仅逐步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而且上海汽车业已经开始利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汽车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汽车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多种方式实行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了双赢。广西柳州的上汽通用五菱,就是由上汽集团和通用共同注入资金,通过联合重组而成为国内微型车生产的重要企业,目前年产量已达16万辆,促进了西部汽车业的发展。今年,上汽通用五菱还要引进新产品,并将继续得到资金和后续技术的支持。最近,上海又通过重组山东烟台车身公司,整合资源,在烟台成立了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同山东共同发展汽车工业。从今年4月下旬开始,“赛欧”轿车将在那里生产,使之成为上海通用生产基地的延伸。在那里,有众多上海通用的高级管理与技术人员,厂里的员工几乎全部到上海来接受培训,目前还有200多位员工在上海通用继续接受培训。根据计划,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今年就可向市场投放3万辆“赛欧”轿车,圆了山东的轿车生产梦。
  
上海要成为全国的“基地”和“窗口”
  上海的发展要立足于“长江三角洲”,面向全国,真正成为服务全国的“基地”和“窗口”。代表们认为,上海要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必须围绕自身特点,把自身优势发挥好。上海要按照中央建成“四个中心”的要求,在兄弟省市区的支持下,抓住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机遇,加强与兄弟省市区互相沟通、交流和合作,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市经委副主任俞国生对记者说,要利用好上海要素市场,如产权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和金融中心延伸出来的新产业,为全国服务;要利用上海信息量大的优势,成为国际国内信息交流的中心,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上海还应该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为全国服务。这些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加强了与各省市区的合作,输出了品牌和技术,帮助各地企业提高档次,如上海光明乳业通过与内蒙古和东北等地企业资产重组、输出技术和品牌,上海白猫洗涤剂公司的产品生产落户重庆万县,上海汽车生产配件三分之一已经在外省市区生产,这些企业真正实现了合作双方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市农委主任袁以星,在与记者谈到“服务全国”的话题时说,上海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正在从产品结构、布局结构的调整,转向农业功能的创新,面向全国,着力构筑农业物流、会展、科技、信息和质量检测认证五大平台。袁以星认为,上海具有独特的口岸优势和市场空间,应该成为兄弟省市区农产品流通的“中转站”,为全国农产品提供物流平台。江桥、曹安市场等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农产品集散市场,并组建了面向国际的专业化物流机构,使来自全国各地的畜产、食品、粮油、茶叶等各种农产品,通过上海这个物流枢纽,源源流向世界各地。近年来,上海利用优越的会展条件,为全国提供一个农产品展示平台,兄弟省市区参展企业接获订单数十亿元。山东冬枣、安徽河蟹、江西高山蔬菜等一大批农产品,正是通过这一平台,声名远播国内外。
  确实,上海为全国服务有许多事情可做,服务的内容也有很多。利用科技优势可以为全国农业提供科技服务。由上海市农科院选育出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5”,在江苏、安徽等地推广面积超过1200亩,经济效益超过6亿元。利用上海信息港优势,可以为全国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目前“上海农业网”注册会员已达6730多家,遍布全国各省市;“网上农博会”展出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产品1000多种。新近开通的“上海农科热线”,365天24小时为全国各地农民提供有关农业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已接到来自全国2500多个电话,答复率100%。这些利用上海科技优势服务全国农业发展的实践说明,上海肩负着为全国服务的责任,可以在很多领域大力拓展,使上海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实现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