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各级医院加快现代化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78

  医院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已被列入本市各级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今年建设投入的重头戏,摆上了议事日程,并作为开展“温馨、便捷、优质”服务的实事项目之一。一些医院经过一两年的开发和运作,数字化、网络化已初具规模。
  医院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到底会给患者的就诊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记者日前前往部分医院,亲身体验数字化、网络化。
  
门诊“一门式”长队无踪影
  在徐汇区中心医院,记者遇见正准备取药的退休职工沈老伯,只见他将社保卡交给药剂师后,药剂师随即把已经配好的药递给沈老伯。据沈老伯说,他经常在徐汇区中心医院看病,由于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间隔两个星期就要上一次医院。原来每次都要搭上大半天时间,挂号,排队;核价,排队;收费,排队;取药,还得排队,整个大厅里人满为患。有时为了医生字迹不清晰或药物断货,要跑好几次冤枉路,常常来回几个折腾,搞得头昏脑胀,心跳加速……
  现在可好了,沈老伯扬一扬手中的社保卡,只要刷卡,所有的手续都快捷方便。看病的时候,医生将卡往刷卡槽里一插,既往的病史在电脑屏幕上显现得一清二楚,患者不用再向医生重复病情,医生也只需重点询问近日来的病情变化。开处方时,不见了处方笺、钢笔、图章这老三件,取而代之的是电脑鼠标。接诊医生直接在电脑里点击,一天吃药几次,什么时间服用,清楚明白,而且药库里是否还有该药也一目了然。现今,原先的核价窗口也不见了,直接付费,转身就可以通过滚动屏看到自己的名字,到对应的窗口拿药,并且不会出错。
  更让患者称便的是,如今分散在各相应专科内的挂号处,使得挂号―诊治―处方―预约检查集中在一起,完全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和传输,基本实现在一个“门”内就能完成基础的就医流程。如今,各窗口前排队的人数少了,病人来回奔忙的次数没了,医患沟通的时间长了,随之而来的便是满意率的提高。
  
影像“无胶片”诊断更准确
  记者在瑞金医院门、急诊每个科室的诊治桌上,见到了大个头的医用高分辨率高亮度专用显示器,它的作用是通过网络接收和显示各种影像学检查资料,临床医生可以直接测量病灶的长度和宽度,将其缩小或放大。这是PACS,即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目前,各种医疗信息,如患者的化验报告、病史记录,特别是X线片、CT、MR之类的医学图像已经呈几何级增长,如何储存、管理和加以有效合理利用这些医疗信息,成了医院管理的首要问题。放射科的信息量占整个医院信息量的很大一部分,为了保存数量巨大的各种影像资料,医院还得辟出专门场所和专人负责进行保管。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在住院部、门诊、急诊的全面联网,形成了医学影像获取、显示、处理、贮存、传输和管理的“无胶片化”。
  正在瑞金医院骨科看病的马先生告诉记者说,他的腰椎一直不太好,以前来看病时,总是不能忘记要带好所有片子资料,否则就麻烦了。现在不一样了,只要带上社保卡和就医记录册,就诊时医生就通过桌上的显示屏,随时调出一个月前甚至更早些时候拍摄的腰椎X片和MR片,然后与最近的片子在电脑上进行比较,并可以通过局部放大、缩小来判断病情的康复情况。
  
“电子病历”呼之欲出
  瑞金医院病史室拥有相当完备的病史资料,是临床数据的海洋,原始材料的仓库。长时间的积累使原本宽敞的空间“史满为患”,一大摞一大摞的病史已经堆积在室内的走廊上。病史室工作人员说,目前正在酝酿的“电子病历”将使病史全部进入“无纸化”,病史室的功能也将更齐全,查阅病历将更方便、快捷。据了解,目前市一医院、岳阳医院等医院的“电子病历”
  系统已初步建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海峰副院长说,根据相关规定,住院病历的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门急诊病历和需复写的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但对“电子病历”的正式运用尚未作出相关规定。由于涉及到病历修改、签字署名、法律效力等方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电子病历”的“合法身份”还需时日。
  与此同时,医院管理者大多认为“电子病历”是一个发展方向,因为一旦法律许可,系统周全,即可推广。它可以减少医生书写病历的时间,从而增加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方便既往病历资料的检索和保管。同时住院病史的电子化也会让病史更规范,从而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提高医疗服务透明度
  市一医院门诊诊疗桌上,不见了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检查单、预约单和化验单,电脑成了每位门诊医生必备的得力助手。医生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重复填写各类单据,而是通过电脑为病人的胃镜、B超等检查预约时间,这样,可以匀出时间详细了解病情。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同类药物中的某个药品,因为价格正清晰地显示在药品名称旁边。收费处打印出来的收据单全部是明细账,药物或诊疗名称、次数或瓶数、价格都不再“打闷包”。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传输到门诊医生的电脑,只要刷一下就医卡或社保卡,就能查询各项数据和结论。记者看到在上午门诊最繁忙的时段,该院收费处和取药处窗口仅有几位病人排队。
  计算机网络只认设定的程序流程和通过挂号后的就医卡或社保卡。以前,通过熟人多开些药甚至做检查,投机取巧,少付钱以至不付钱,都时有发生。如今,必须挂号,才承认病人进入了诊疗流程;必须付费,才能检查,才能拿到报告。因为没有输入或接收到病人的信息,计算机无法发送领药指令,无法进行超常规用药,无法完成报告的输出。虽然网络流程固定呆板,只认“死理”,但是保护了大多数病人的权益,提高了医疗的透明度,杜绝了行业的不正之风。
  
专家网上远程会诊
  凭借于网络,远程会诊中心为医生提供了一双“千里眼”。中山医院远程会诊网络目前已与全国各省市178家医院联网,成功地为3958例疑难杂症患者实施了远程专家会诊,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是借助电脑为市区92%的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记录了老人的饮食起居习惯,以及全身健康状态,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上海仁济医院依靠远程卫星已建成的辐射全国的医疗教育大园地,使远在西藏的医护人员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新知识,了解临床最新进展,共享医疗教育资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