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城市信息化---让城市更智慧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69

  
提高城市的“智商度”
  今天,我们都已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利。恐怕很难想象,假如没有互联网、没有E-mail、没有移动电话,生活和工作会出现怎样的倒退。于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成为方方面面的共识,一个个信息系统成了我们城市的骄傲,五彩缤纷的市场也随着“摩尔定律”乐得直笑。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信息化带来的,就是方便、轻松,就是电脑连电脑、个个会上网、人人玩手机吗?
  电脑、网络、系统,的确是信息化的基础装备。上海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就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启动了曾列为上海头号重大工程的“信息港”建设。几年后,当信息港骨干工程基本完成,上海立即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城市信息化。从“信息港”到“城市信息化”,是质的飞跃,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
  城市信息化,关键是一个“化”。“化”在哪里?首要的是“化”在每个人的头脑里,“化”在整个城市综合能力的提升中。也就是说,要提升从每个市民到整个城市的信息化意识,掌握和运用信息手段的能力,以及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竞争力。
  人类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解放的是体力;而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则是智力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看城市信息化,意义更非同一般了。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地区之一,工业化造就了上海以往的辉煌和成就;今天,上海率先提出了城市信息化这个概念,并采取一系列的推进举措,这势必提升这座城市的智力水平,续写上海自工业化以来的辉煌。
  有一位委员在发言中说,信息化就是智慧化。这使我想到了市人大代表、市信息办主任范希平说过的一句话:城市信息化,就要提高城市的智商度。这些话都意味深长,值得好好咀嚼。
  
全球最大的公共资源
  网络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资源,我们要充分懂得利用;要像对“国土资源”一样地重视网络资源。这些话,颇有道理。顾晓鸣是从事社会科学的,在信息、网络等方面也常有高见。由此可见推进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专家们的事,而需要社会科学家一同参与。城市信息化的一个“化”字,就要求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各行各业间的隔阂、界限,都能有所融化、淡化。
  
迈向“信息城市”
  上海历史上曾以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工业城市而赢得光荣;今天,她应该成为一座新型的“信息城市”。冠以“信息”两个字,不仅标志着城市的信息化程度,更标志着城市在性质、功能、结构等特征上,与以往工业城市、商业城市的不同。
  以前一直说,上海是一座缺乏资源的城市;而今天,时代给了上海一次历史的机遇,以能脱掉资源贫乏的帽子,而成为一座资源“富城”。这就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对上海带来的机遇。
  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最大不同,是使用的可重复性。因此,在网络时代,人人都可获得同样的信息资源,区别在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和利用、开发能力有所不同。谁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谁就能成为赢家。上海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港”能力,成为全球性的信息处理、加工和开发、应用中心。
  信息产业已成为上海的第一支柱产业,但是与国内外信息产业发达地区相比,上海仍有很大差距。在今后若干年中,应该锲而不舍,以创新带动制造,使得上海的信息产业能以更高的地位,出现在全球的排行榜上。
  信息化的发展,将导致社会建构的进化。电子政务、电子社区的出现,就是例证;而更深层次的变革,还将出现。整个城市,将环绕着更有序、更合理、更高效,进行各种组织架构的改造和重组。总之,我们这座城市只有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才能更美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