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5年后上海人均一间房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88

  过去的五年,上海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之际,人们对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寄予希望。未来五年上海人怎样生活,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热点。
  
  人均住房面积的大小,是衡量市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上海人均住房面积目前为13.1平方米,预计5年后上海将实现人均拥有一间房的目标。”“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面积60平方米,每平方米单价4000元,总价24万元的商品房,使广大中低收入的家庭都能买得起新房。”来自上海城市规划局的夏丽卿代表和住宅发展局的林应清代表,为人们描绘了令人向往的未来5年。
  
  简单的数字诠释着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发展规划:继续贯彻“拆、改、留”并举的方针,有序推进新一轮旧区改造,不断提高市民的居住质量。
  
  整体规划成片改造让旧城区展现新风貌
  
  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很多市民爱把曾经贫穷的地区说成是“下只角”。如何改变市民的看法,让闸北、普陀等城区真正与上海中心城市相融?作为人民代表,闸北区区长丁薛祥总想消除市民心理中“下只角”的阴影。“整体规划,成片改造,实施跨越式的发展,跟上中心城区快速发展的步伐。”这是闸北区的选择。前几年的市政基础设施已比较完善,今后五年又将有地铁一号线北延伸段、M8线建成通车,这都将为闸北新一轮发展打下扎实的“地基”。今后5年,将是闸北大拆、大建、大改造的五年,新一轮的改造计划已经确定:将海宁路闸北段沿线打造成商务大道;将苏州河沿岸打造成旅游、休闲文化区;开发建设新客站北广场并利用北郊站具备公路、铁路联运的优势,打造物流基地;加速房地产、商贸服务等建设,建立新型产业体系……闸北的发展与全上海的发展将会贴得更近。
  
  作为上海的西大堂,普陀区确定了未来五年全面建设新普陀的总体目标。普陀区区委书记周国雄代表介绍说,在内环线以内的苏州河两侧,以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为主,塑造城市新形象;有着50万人口的中片地区,重点围绕居民需求,强化各种服务功能,体现安居乐业;由长征镇和桃浦镇构成的北片,将重点建设以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大卖场为主体的市场群落和都市型工业园区。五年内,新建住宅600万平方米、社会事业设施5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50万平方米,确立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形象,发挥上海物贸中心和上海“西大堂”的综合功能。
  
  “拆、改、留”并举制定先导性整体规划
  
  上海是个具有较深文化底蕴的城市,旧区改造不能再依托前几年的土地资源,也不能简单地拆旧房建新房。许多代表都对新一轮旧区改造的规划提出了“起点要高,要有先导性,规划性、严肃性”的建议,使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针对各地区的规划起点有高有低,李明轩代表提出,上海要成为国际大都市,城市建设规划一定要搞好。李基安代表建议,旧区改造要坚持“拆、改、留”并举的方针,从历史和文化保护的角度,对具有海派风格的石库门建筑进行成片保留,并修旧如旧,通过改善内部设施,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刘正东代表更注重拆与留的关系,他认为,在旧区改造、新城镇建设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留”与“补”的关系,保留下来的也要形成片,体现上海特色;在苏州河沿岸开发中,生态保护有待加强;对城市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议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
  
  控制建造高价“豪宅”加大经济房开发
  
  高价房多、中低价位房源少,1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房型多,50到80平方米的紧凑型房源少,许多市民望房兴叹。在新一轮的旧区改造中,高价房之风已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林应清代表说,他所在的住宅发展局现在审批项目时,将对房产开发商提出建议,引导房产开发商了解市场,大力发展功能全的小房型。来自房地产业的刘道桐代表预测,上海政府将采取政策调控,限制高档房的急速增加,同时加快中低价商品房的建设,未来5年,上海将大力发展中低价房,有效提高市民的住房质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