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外高桥四期码头完成“处女作”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28

  没有热闹的仪式,没有嘈杂的喝彩,我国境内迄今规模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上海外高桥四期码头2月18日平静地完成其“处女作”―――首条靠港船只停泊20余小时,卸下集装箱2545个标箱,创下平均每小时作业量逾百箱的佳绩。
  历时33个月建设,外高桥四期工程于去年底全面竣工,并于17日晚上18点30分迎来第一条集装箱船舶,开始试生产运作。外四期码头陆域面积1.63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250米,建有4个水深14.5米的深水泊位,装备12台桥吊,几乎每100米一台,而且每台伸臂有63米长,装备作业水平为世界一流,能满足各种集装箱船型的装卸要求。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设计能力只有180万标准箱,装备到位率还只有50%,但外四期实际作业能力肯定远远超过设计能力,今年力争为上海港增加100万标箱生产能力。
  除了规模与作业水平之外,记者还在现场目睹了外四期所创下的几个中国大陆之“最”:最先进的无人自动道口,拥有11条入口,提货车进入港区只需插入IC卡,就会立即得到一条写有你所要提取的集装箱的箱号和所在位置;最先进的中央控制室,通过无线终端传输,每一个集装箱的位移和桥吊的操作都能实现实时控制;最先进的海关智能化专用查验通道,每个经过的箱子都将接受铁面无私的“验名正身”……
  17日晚上首次靠泊外四期的“马士基延森(JENS)”号,长216.8米,宽32.22米,满载箱量为2840标准箱。在靠港21个多小时之后,“马士基延森”号于18日下午4点缓缓驶离外高桥四期码头。而外四期新的忙碌即将开始,因为19日中午它又将迎来第二条集装箱船,也是第一条正班班轮,同样来自马士基公司。
  相关
  报道
  深圳港“紧追”上海港
  差距仅100万标准箱
  上海港发展势头世人注目:去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861万标准箱,世界排名由第五跃至第四;今年1月又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吞吐集装箱86万标箱,同比增长43%。
  上海港今年目标是力争1000万标准箱,但“紧紧跟上”的深圳港令上海港不能高枕无忧。记者昨天翻阅了最近三年的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上海港与深圳港之间集装箱吞吐量的差距去年已缩小至100万标箱。
  深圳港的发展潜力,一靠珠江三角洲的腹地支撑,二靠香港港的中转辐射。深圳交通局港口分局局长周天麟告诉记者,目前深圳港完成的集装箱量中有10%以上是国际中转量,还有50%左右来自于“珠三角”。上海港尽管也有长江三角洲的腹地支撑,但受长江口水深条件的限制,国际中转量短期内很难有明显增长,目前这一比例只有1%。值得关注的是,在上海港大力建设集装箱码头的同时,深圳港的建设手笔同样很大。据透露,该港目前正在新建四个水深16米的集装箱专用泊位,设计能力220万标准箱,其中1个泊位今年10月就可投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