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春节刚过,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就纷纷推出“加强初中建设”工程规划,目标重点锁定在占全市初中总数三分之一的相对薄弱学校,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本市初中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从新学期起,各区县将全面落实规划要求,集中精力发展初中教育内涵,为初中学校“强身健体”。
提升初中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水平,关键是增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不少区县在完成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以后,继续追加投资,以教育资源共享为目标,构建初中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今年,卢湾区将在所有初中学校普及校园网,新增多媒体教室40个,并全部实现校际宽带连接;3年内,使每所学校的每层教学楼都开设多媒体教室,构筑起覆盖所有学科、所有学校的师生研究性互动学习平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的提升。黄浦区规定,教育专项经费与设备投入经费要向初中倾斜,按市颁先进标准分批为初中配置改造实验室和专用教室。
师资水平是目前初中最薄弱的一环,各区县把“加强初中师资建设”列为重中之重。静安区拿出教育经费的10%,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每年再提高1个百分点,用于教师培训和干部培训。同时建立初中教师储备制,要求评聘高级教师职称的必须具备初中任教经历,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必须带教初中教师,计划在3年内,使初中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比例达到15%。虹口区推出班主任主聘制、社会兼课制、重点中学与初中教师轮岗交流制等,提升初中师资水平。不少郊区县还设立骨干教师专项基金,对各初中的区、校级骨干教师每月发放特别津贴,通过提高教师待遇,鼓励优秀人才到初中任教。
要在短时间内提升初中教育内涵,实现跨越式发展,还必须变革办学理念和管理手段。各区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打破观念束缚和制度框框,寻找初中发展的新突破口。黄浦区发挥区内名校多的优势,以6所市、区重点中学为龙头,分别与初中学校结对,形成若干个办学协作块,通过块内的密切交流,将名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学资源、特色教育等辐射到各初中,帮助初中学校办出品牌,办出特色。一些区县还与华师大、上师大等高校建立联系,准备一开学就把专家请到学校,面对面地指导学校开展教科研。随着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全面铺开,在有条件的区已把初中小班化提到了议事日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