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羊年春节的申城舞台,演出市场红红火火,一批戏曲新人纷纷登台亮相,戏迷一饱眼福。据了解,由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的大戏就有10余台之多。这是上海文艺院团重视艺术人才的培养、为打造与城市地位相适应的精品力作和文化品牌而实施的战略举措。
青年演员戏曲舞台挑大梁撑市面,构成了申城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今年元旦,已故著名剧作家陈西汀的晚年力作《妙玉与宝玉》,就由上昆青年演员余彬和张军搬上舞台。上海评弹团青年演员高博文举办了他的首个个人专场,本市12位越剧新人通过连续4天的激烈角逐登上了新秀榜,7位在全国昆剧评比展演中折桂的兰苑新秀也集体登台亮相。他们的精彩表现,获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显示出戏剧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喜人景象。
为了更好地展示舞台新生代的整体艺术实力,本市各艺术院团都从经典传承、剧目创新和人才培养各方面作出了精心安排。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用全新的准入退出机制,鼓励青年编剧和导演创排新戏,推出好戏,上海文化新人喻荣军的两个话剧本子《花开的声音》和《谎言背后》即将建组开排;上海京剧院为青年女老生王�舞ざ壬矶ㄖ屏恕锻踝舳媳邸罚簧虾;�剧院推出了由朱俭、程臻、吴争光、于理青等新人担纲的《啼笑因缘》;
上海越剧院在原戏校小班的基础上,又从大班青年演员中选拔所需行当,先后三次赴浙江招聘艺校应届毕业生,积极筹备组建青年剧团。为了尽早让戏曲新人全面接班,本市不仅策划推出了诸如“东方戏剧之星”这样的“造星”活动,而且通过双休日日场、外地巡演、戏曲进校园和万里行演出等,让青年演员和观众面对面,在舞台跌打滚爬的艺术实践中真正得到锻炼。同时还积极开展传、帮、带,为他们请老师,开小灶,像熊明霞拜孙毓敏、宋长荣双师在梨园传为佳话。上昆率先成立了艺术专家咨询委员会,上京建立起严格的演出验收考核制度,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团等也纷纷推出了明星扶新人排新戏的新举措。为了形成尖子人才群体,本市还以新型人才观念来尽力提升青年文艺人才的学历层次,选送他们读研,进高校深造,并对编剧、导演、作曲、技导、剧务、舞台技术、演出营销、场团管理等紧缺专门人才进行强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