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人显然已不满足于在走亲访友、吃吃喝喝、逛街游玩中度过春节长假。这两天,遍布上海的各个公共体育场馆和经营性体育场所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的身影。
2月3日下午1时,青浦东方绿舟的湖面上,一场冬泳表演大赛即将开幕。在水温不到摄氏6度,像三伏天那样只穿游泳衣裤下水冬泳,普通人连想也不敢想。但有360多名冬泳爱好者参加了比赛,其中年龄最大的是81岁高龄的、原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韩洪夫老先生。
韩老已经坚持了20多年冬泳,他告诉记者:“我们这些冬泳者都不是刻意要在冬天游泳,因为一年365天每天我们都要去游泳池里游上一会。”前不久韩老先生被一位鲁莽的青年人骑着自行车狠狠撞了一下,但却一点也没受伤,到医院检查时,连医生也感到诧异。
在上海体育场的十几个羽毛球场上,满眼是飞舞的球拍,来这儿打球的大多是中小学生。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虽然节假日场地出租费要比平时翻一倍,但春节放假期间,黄金时段的场地都早被订光了。
这位管理人员说,前几年只要是放大假,他们基本就没事可干。因为来这儿健身的市民非常少,有些人来了,听说按每小时收费还因嫌贵而打退堂鼓。“这两年情况大不一样,不光是我们这儿的羽毛球场、网球场、乒乓房,连周围的台球室都客满了。”
位于南京西路上的一家健身俱乐部里气氛很宁静。健身者们或在跳操房跳有氧操,或在器械上进行专项体能的练习,或在休息室里喝茶、上网、聊天。
一位健身教练说,从年初一开始,每天都有至少300人次来俱乐部健身,除了许多老会员,更多的是新面孔。他们大多是平时工作紧张繁忙的白领,好容易有一个长假,到这儿来放松一下。
“能在春节假期里排出时间来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这说明上海人有了体锻的自觉性。”上海市体育局局长金国祥说:“我们希望越来越多市民能加入到健身行列中,无论选择哪一种健身方式,能坚持总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