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协作:11座“桥梁”通八方
上海光明乳业投资1.2亿元,在陕西泾阳县建立奶源基地,每年为当地农民直接创利4至5亿元,上缴税收15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工程”;
联华超市实施东北市场开发战略,在大连投资开设了100个便民店,“上海服务”成为当地品牌;
上海建群实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投资6.8亿元,建设云南大理至香格里拉国道线工程中的大理―――凤仪段,引发上海资本投资外地基础设施热潮;
杨浦区凯城集团投资8亿元,在深圳开发32万平方米中高档住宅,一期15万平方米以“上海品质住宅”热销鹏城……
看不见的“红娘”
东南西北,每一处都可以看见上海的烙印:上海人、上海资本、上海服务和商品;看不见的,是连起这座城市和全国的纽带之一―――11个上海驻外办事处。哈尔滨、西安、武汉、重庆、广州、深圳、海南、昆明、北京、秦皇岛、山西,11个办事处面向东北三省,坐镇西部前沿,扼守中部平原,关注珠三角发展。
学习全国,服务全国,11个办事处就是上海走向全国的11座桥梁。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办事处共直接促成上海在外投资大项目40多个,总额约50亿元;配合上海各区县在外组织各类招商、展示会90多次;促销各类上海产品价值5亿多元。“走出去谋发展,走出去打品牌”,三枪集团一位负责人说,“三枪去年在昆明开出17家专卖店,销售额几千万元,昆明办事处为我们联系、协调,成了三枪的办事处。”何止三枪。上海港务局、上海浦发银行、上海三菱电梯……一家家企业、一笔笔投资背后有着驻外办事处的“红娘”身影。
辛苦的“引路人”
学习全国,迎纳全国,11个办事处也是全国走进上海的11位“引路人”。云南白药进驻张江高科技园区,100万元投资产出3100万元销售额,被其负责人称为“只有在上海才能发生的奇迹”;海南热带名优水果“现身”南京路新世纪广场,引来沪上3家企业与其签定价值1.8亿元的常年购销合同。“进入上海,就进入了一个1600万人口的大市场,也进入了一所集合四方精华的大学堂,所以很多外地企业都要进上海。对于各路英雄,驻外办事处的工作就是有路引路,无路开路。”多次组织驻地企业人士考察上海的哈尔滨办事处主任杨培对记者如是说。
上海是市场,更是平台和中转站,走进上海,不仅走进了全国的视野,也走进了世界的视野。这一点,云南深有体会。前不久,香港中华电力来沪寻求合作,经上海驻昆办事处引荐,最终择址云南,投资50亿元建设滇东电厂。“上海是国外企业驻国内机构最多的城市,也是国外金融机构分布密集的城市,借力上海无疑是内地吸纳外资的重要途径”,昆明办事处主任陈绪雄的这一观点实有根据。
灵敏的“耳目”
“信息蕴涵无穷机遇”,深圳办事处主任傅禄寿给记者讲了一个“一条信息值亿元”的故事。去年,深圳市政府为提升城市形象欲大批更换出租车车型,预先获知这一信息的深圳办事处马上上报有关部门,并配合大众销售公司在深圳展开强大的“竞标”攻势。1400辆上海车终于浩浩荡荡开进深圳,将其在深圳出租车领域内的份额从零提高到15%。
从信息获商机,这还只是上海“了解全国”收益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了解全国,上海才能更好地定位自身,服务全国。去年是“调查研究年”,各办事处上报的各类信息中,2300余条被上海各种载体录用;为市委、市政府等重要决策部门提供了300多篇专题调研报告;10篇专报材料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上海不仅要打开窗户,还要开大,开透”,在上海协作办陈惠忠处长看来,利用驻外办事处的“窗口”效应,上海和全国各地的通道就能更顺畅,“通则顺,顺则兴,这个看似浅显的道理,同样是一座城市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