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上海市政风行风测评:“清正廉洁”得分最高
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市纠风办去年下半年对全市26个部门和行业的政风行风进行测评。日前汇总的测评数据显示,近年来,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上海的政风行风有较大进步,政府形象不断提升,群众总体评价较好。26个部门和行业总评分为79.4分,比上年有所提高;各测评部门和行业总评分也比上年提高。在部门和行业五项测评内容中,“清正廉洁”得分最高,反映部门和行业“乱收费”、“强行有偿服务”、“指定施工队和商品”、“吃拿卡要报”的不到2%,过去群众反映突出的以不廉洁为特征的一些不正之风已得到遏制。
上海政风行风测评是在1995年以来行风评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去年下半年的这次测评,以与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关系密切的13个行政部门、2个司法机关和11个公共服务行业为对象,以政风行风五项基本表现为测评内容(行政部门、司法机关为公正执法、清正廉洁、政务公开、服务意识、办事效率;行业为服务质量、事务公开、清正廉洁、工作效率、窗口形象),在全市1900个测评点上展开。每个测评点设1名测评员,测评中,测评员深入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资料、明察暗访窗口,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为使测评更加科学,市纠风办请市社科院对测评方案、方法作了全面论证,对测评员和测评代表进行专门培训。测评意见出来后,市社科院运用国际通行的社会调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得到测评结果与大多数干部群众的实际感受和有关部门掌握的情况大体吻合。这次历时4个多月的测评数据表明,近年来,上海的政风行风有所进步。从满意率看,在13个被测评行政部门和2个司法机关中,民政、检察院、法院得分较高,市容环卫、卫生、房地、城管执法得分较低;11个公共服务行业中,电力、自来水、燃气得分较高,市容环卫、公交、医疗、物业得分较低。工商、劳动保障、环保、市容环卫、房地、法院和电力、自来水、燃气、通讯等部门和行业的总评分均比上年有较大提高。测评数据也表明,上海政风行风总体水准还不高,这次全市测评总评价分不到80分,群众对政风行风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改进政风行风还有很大空间。同时,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15个部门中最高总评分与最低总评分差14.16分,满意度最低的城管综合执法部门低于市平均21个百分点;11个行业中最高总评分与最低总评分差17.25分,满意度最低的物业管理行业低于市平均25.47个百分点。
测评数据还表明,对监督查处等执法行为的评分和满意度普遍低于窗口单位办事服务行为的评分和满意度。在五项测评内容中,除政务(事务)公开、清正廉洁两项得分较高外,服务意识(质量)、办事(工作)效率、执法公正、窗口形象得分不高,尤其是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与群众要求还有距离。测评中对“管理服务不到位”,“办事拖拉推诿”、“态度粗暴不文明”这三类问题的反映仍较突出。对“乱收费”、“强行有偿服务”、“指定施工队”、“指定购买商品设备”、“吃拿卡要报”这些现象,虽然总体反映不很突出,但在个别部门和行业中依然存在,有的反映还比较集中。
市纠风办负责人日前就这次测评的结果发表谈话说,一些部门和行业的评分不高,固然存在主观原因,但也与他们的工作性质、环境等客观因素有关,与同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直接关切度、接触面有关。评分低、满意度低,不能简单地说就是不重视、不努力。搞测评免不了要进行部门和行业间的横向比较,但更要注重与自己的纵向比较。凡是与自己过去比有提高的,就应该受到肯定。测评对于监督部门和行业保持良好政风行风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这一形式直接了解群众想法,知悉群众评价,将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让群众更加满意。
这位负责人还指出,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标准严要求继续抓好政风行风建设。随着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管理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政府风气的评判标准也越来越严。新时期的政风行风建设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从基础规范抓起,建立责任制,落实到职能部门,落实到人。要把政风行风建设纳入业务管理之中,做到与业务工作同步研究,体制建设同步设计,政策措施同步实施,突出问题同步治理。政风行风建设要紧紧抓住“窗口”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对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反映的“多发病”、“常见病”,要多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采取措施,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让人民群众看到我们抓政风行风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