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向滩涂要财富
据城市总体规划,上海未来将要圈围的滩涂地主要分布在崇明、宝山、南汇、奉贤、金山等区县的沿江沿海。滩涂圈围是沿海大城市土地资源的保证,是一项中、长期投资地产业态的最佳经营行为。
“谁投入,谁得益”,上海的滩涂造地投资机制,开始为富有战略眼光的海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新世纪创业的理想舞台。
换地图比换衣服还快的上海人可能又要买新地图了。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在目前地图上南汇最南端的空白位置上,将诞生一座引人注目的海港新城。这将是一块规划面积达160平方公里,以一片占地5平方公里的人工湖为圆心的黄金地带。低头是清冽的湖水,抬头是碧蓝的天空,云淡风轻,群鸟翩跹。然而,你可知道?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千万年物换星移才成的“沧海桑田”,上海人仅用几年时间,就可以使它变成现实,这就是上海滩涂圈围建设的结果。
滩涂成为“聚宝盆”
上海,堪称名副其实的“海上”城市,开埠时仅是一个傍海的小渔村,“上海滩”之名由此而来。浩瀚长江水从这里奔腾而过,不经意间为上海滩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每年约5亿吨的泥沙下泄而成的滩涂资源。
建国以来,上海圈围滩涂达126万亩,土地面积扩大了14%。如果按照每亩1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价格计算,这就是一笔价值上千亿的财富。从全国乃至全世界来说,这么多的圈围面积也是位居前列的。几乎可以这样说,在上海,国家重点建设常常和圈围滩涂有关:
―――上海宝钢水库,在长江口南岸宝山罗泾滩涂围堤而建,水库面积2500亩、容量为1000万立方米,自1983年建成后引长江水获得成功,不仅满足了宝钢的生产需要,而且也可成为生活饮用水源。在此基础上,上海市自来水公司于1990年在该地又围堤建造面积2055亩、容量为830万立方米的陈行水库,为上海提供优质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
―――占地面积16000亩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自1977年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经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2001年末,在杭州湾北岸一块相当于澳门岛面积大小的土地上,上海化工区开始全面施工建设,化工区一期投资达1500亿元,建成后堪与美国休斯顿、比利时安特卫普、荷兰鹿特丹和德国路德维希等国际一流化工区相媲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化工区。几年后,上海化工区还将和邻近的上海石化连成一片,形成近60平方公里的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带。
―――在围垦成陆的土地上,上海已建成几十个农场。其中,18个国营农场成为“菜篮子”、“米袋子”生产基地。
―――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造林东平森林公园已初具规模。
目前,上海的滩涂资源主要分布在崇明东滩、北滩、扁担沙、横沙浅滩、中央沙、九段沙、南汇沙滩和杭州湾北沿。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众多产业都在这些圈围的滩涂上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作为上海“地皮仓库”的滩涂犹如一个聚宝盆,源源不断地吸收着八方财源。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然而,“聚宝盆”并非取之不尽。如何合理利用滩涂资源,是我
们面临的一道“坎儿”。随着上海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上海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已十分突出。从现在起,上海将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用超常规的思路,合理开发丰富的滩涂土地资源,有计划地进行滩涂促淤圈围建设,以确保上海土地资源总量动态平衡,支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据上海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上海每年用于基建的土地需求量是3.8万亩左右。但是,长江口每年沉积的泥沙量已从解放初的每年4.8亿吨下降为如今的3.7亿吨,滩涂资源短缺危机已悄悄探出了头。与此同时,国务院明文规定,滩涂保护是动态的保护,应实行“用一补一”的政策。
为了实现有限滩涂的无限经济价值,1999年7月,由市政府投资成立了上海市滩涂造地有限公司,按计划对重大滩涂开发项目进行投资和项目管理,对已圈围成陆的土地组织开发经营,计划到2010年促淤圈围土地60万亩。
一位专家说,圈围滩涂如同捧着一只香气四溢的烫山芋,轻吹慢尝才能尽享美味。促淤圈围分为“长线”和“短线”两种,如果采用生物促淤,种植芦苇围地,则时间很长,至少要3至4年,但是成本较低,每亩地仅花费几百元;如果采用人工促淤的方法,则耗时较短,最多两年便可完成,但人力物力成本很高,一亩地至少要斥资1.5万元,是生物促淤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低滩圈围的成本更是高于高滩圈围的成本。看来,要让沧海变桑田,代价真是不菲。
尤其是在人们呼吁环保的今天,圈围滩涂当然也不可忘了保护环境。由于上海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年有近上百万只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迁徙过境或在此停留越冬,在滩涂圈围中,环保意识应该是一条生命线。
存方寸地留子孙耕
目前,上海人均耕地面积约0.34亩,仅为我国人均拥有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建国以来,本市建设占用耕地227.1万亩,其中净减少耕地118.6万亩,相当于浦东新区、金山区和南汇区耕地面积的总和。
古人曰:“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为实现上海“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增加后备土地资源,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提出“至2010年全市促淤110万亩、圈围60万亩”的目标。截至2002年年底,上海市滩涂造地有限公司已在这些地区促淤31.75万亩,其中生物促淤12.5万亩,圈围7.6万亩。这些土地中的一部分将会被围垦耕种成万顷良田,而还有一部分只促淤、不围垦,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圈围的土地除了用于补充耕地面积,还有一部分将成为上海经济建设的新平台,新的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将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同时,上海的滩涂造地还实行“谁投入,谁得益”的投资机制,这也给那些富有战略眼光的海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新世纪创业的理想舞台。
今天,上海最好的生态环境在崇明,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也在崇明。东海之滨的金山石化城、化工园区、浦东国际机场和滨海渡假村及连片的别墅群均矗立在围垦成陆的大地上。规划实施中的上海深水港和海港新城也将建立在南汇芦潮港的海滩上。根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未来将要圈围的滩涂地主要分布在上海的崇明、宝山、南汇、奉贤、金山等区县的沿江沿海。滩涂的圈围是沿海大城市土地资源的保证,是一项中、长期投资地产业态的最佳经营行为。
纵观世界各地沿海大中城市,他们依仗围海造地而建造发展的海港、工厂、滨海住宅、旅游胜地、人文风光等到处可见,这都是人工与自然的有机结合所至,其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无限美好的空间和无法估计的经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