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郊区功能:全新定位求突破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31

  承接功能、服务功能、生态功能,上海郊区功能定位有了全新诠释。以此为目标,经过五至十年的精心打造,上海郊区将成为万商云集、资本涌动的“活力空间”。
  世界大都市发展都有一条相同的轨迹:中心城区的极化必然导致大都市圈的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都市核、以郊区为都市层、以长江三角洲为腹地,上海都市圈的框架和走向越来越清晰。上海郊区在全市6300平方公里中占5700平方公里,回旋空间大,近年来加速建设的高速公路网和轨道交通网,更强化了郊区连接中心城区和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的枢纽地位。着力培育承接功能,具体为:主动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成为宝山钢铁、嘉定汽车、张江高科技和金山石化4大产业基地延伸产品的开发基地;主动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圈,成为兄弟省市参与上海发展的中转基地;主动吸纳国际资本的输入,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制造业生产基地。
  为充分发挥上海郊区集聚资本的腹地效应,市农委有关领导认为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冲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关联度规划发展空间。产业布局的“五大板块”构想令人耳目一新,即将上海郊区分为浦东板块、杭州湾板块、西部板块、北部板块和三岛板块,与东南西北4大产业基地建设相协调,在郊区形成若干个延伸、配套产业园区。
  承接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功能。上海郊区着力培育服务功能,今年将抓住3条主线推进,以城镇建设为契机,为疏解城市人口提供服务;以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为载体,为市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服务;以空港、海港及日趋完善的科教文卫体等社会服务体系,为国内外人士参与上海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建立责任政府,简化外商投资手续,创造综合成本新优势。适应中心城区的教育、科技资源向郊区拓展的新形势,建设好宝山的上海大学校区、松江的大学城、闵行的高科技园区和南汇的民办大学校区,为经济发展提供合适的人力资源。
  上海建设国际一流的生态城市,郊区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区域。上海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建设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使郊区经济发展处于生态化之中,生态建设处于市场化中,而社会进步又处于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之中。加快退耕造林的建设步伐,今年继续新增林地20万亩,使郊区林地总面积超过10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4.4%。加强农业污染源治理,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完成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土壤普查,对不符合标准的农田实行退出机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