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1月9日中午11时20分,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报警:金陵西路淡水路口,有人打架斗殴。黄浦交巡警支队广场中队两名“网格”民警接令,骑车抵达现场。
现场没人打架,实际是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两名查勤民警进行的一次测试。掐秒表一看:2分17秒,快!记者在一旁不由佩服民警出警的迅速。
申城“110”,这个神奇的电话接入号,城市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走过了整整10个年头。在破刑事大案、化治安纠纷、解群众急难、疏交通困阻、抓违法分子、保市民平安等方面,110立下汗马奇功,被市民形象地誉为“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和无形的“保护神”。
上海“110”成立于1993年4月30日零时。它承诺“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10年累计受警1852万余次,从中破获各类刑案2.4万余起,查处治安案件近15万起,查处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近20万人次,为群众排忧解难21万余起,处置交通事故及排堵115万余起。
一个“快”字,是110的“法宝”和“精髓”。从成立之日起,上海警方就提出,市区接处警必须在5―8分钟内到达现场,郊区县15分钟内赶到。这一“硬性”措施延续至今。
如今,400辆装有卫星定位系统的GPS巡逻车昼夜上街,110报警服务台指挥人员从大屏幕上随时可以看到这些警车的位置。在接通市民报警电话的同时,电脑还能显示该电话用户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从地图上自动寻找、通知就近的警车前往处理。护卫公共安全的警察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大大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据介绍,目前,市110报警服务台每天万余只接警电话中,交通类、治安类各占40%左右,刑事类占8%。长宁、闸北、虹口等次中心城区的报警量超过四成,浦东、闵行等城乡结合部约占三成。未来,上海警方将最终建立集处置各类案件、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人民群众危难求助于一体的城市应急救援系统,不断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系数。
【相关资料】
●第一起110报警:
1993年5月1日凌晨,虹桥路某汽修厂门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时任110报警服务台值班长的张清接电,迅速处警给长宁公安分局。区交警支队又派出民警,5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理。
●上海110的“姐妹”:
1、1999年1月28日,“110”信箱开通,市民可写信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反映突出治安问题。
2、2000年1月10日,上海“公安热线”开通,向群众提供与公安警务工作有关的非紧急性求助服务。
截至去年底,“110”信箱共接到群众来信1万余封,警方由此破获各类案件1964起,查处各类嫌疑人1.27万余名。“公安热线”共接到群众来电56万余起,电子邮件5000余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