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新年伊始,从人行上海分行传出捷报:过去三年间,上海的票据业务增长了近20倍,到去年11月底,上海的票据贴现余额已达到1000亿元,占全国五分之一强。联系到去年底总部设在上海的工行票据营业部完成全国营销网络铺设,以及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票据研究会在上海的成立,人们很容易发现,金融业内又一件大事正在悄悄酝酿―――上海要建成全国性票据中心。
票据市场是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企业将一张远期应收账款以票据形式转让出去,可以提前获得现金,起到融资功能。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票据交易量已相当于其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占货币市场总量的60%。而我国票据业务与股票业务相比,滞后了整整十年。这一金融基础市场的滞后,最终将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改革形成瓶颈。
自去年上海确立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时间表以后,建设全国性票据中心的任务就摆上了议事日程。上海目前已经集聚了几乎所有的全国性金融市场,如人民币同业拆借、证券、外汇、期货、黄金、产权等,要建国际金融中心,建成全国性的票据市场自然是题中应有之意。
除了政府方面有主动推进的意图外,客观市场环境的成熟是推动全国票据市场在上海启航的真正力量。据了解,在票据市场赖以生存的信用体系建设上,上海优势明显,目前本市已率先建立了三套信用管理系统: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上海企业评级系统。各类要素市场的集中,使上海在市场环境、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具备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综合优势。
从票据业务的发展看,上海也领先全国一步,现有3个总行级票据营业部和13个分行级票据专营窗口。除了市场份额占全国半壁江山的工行票据营业部在上海落户外,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在直接贴现领域占据了全国市场的龙头老大地位;还有上海银行、光大银行上海分行、招行上海分行以及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的票据业务,都是国内同行业中的佼佼者。到去年末,上海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和贴现余额分别达241亿元和704亿元;商业承兑汇票余额和贴现余额分别达21亿元和216亿元。上海票据市场正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资金吸纳和辐射能力。
据悉,上海现在正全方位探索建设全国票据市场的可行途径。如扩大票据市场主体,重点扶持中小企业;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适时推出商业本票;完善信息服务,促使票据市场行情、报价、信用查询等信息的畅通;建立票据业务专业人才库……越来越频繁的举措中,一个全国性票据“航母”已经在上海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