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在今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上海共获各类成果奖项400个,在全国名列前茅。嘉定一中的李丰等几位同学通过数学建模为人们科学地指出“逃生”方向;普陀区陈巍、王婧娴同学运用网络技术和初级克隆技术开展“风信子克隆苗叶片全息现象”研究,专家评语:“技术含量高、富有创造性。”
信息技术也正成为青少年们进行科技探究的新领域。棋类比赛时,必须有专人记录棋谱,十分繁复,赵俊华同学发明了一套“智能棋赛记录系统”,把棋盘和计算机连接起来,记录工作“交”给了电脑。
野外生物研究也是上海学生科技创新的又一方“新天地”,毛元圣同学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指导下,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实验研究,报道了上海地区乌梢蛇感染寄生虫的种类、数量及致病情况研究,专家评价:“实验设计合理,结果可靠,研究成果对野生动物保护和人类寄生虫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节约能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不仅进入青少年们科技创新课题的视野,而且解决方法很有实用价值。吴淞中学一条自清河无法“自清”,污染严重,该校学生胡欢在实验室设计了许多生态模型,进行水质的对照分析,建立了“自清河污染自理的人工生态系统模型”。从废旧电缆中取芯的传统方法浪费很大,罗店中心校的申一鸣同学利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原理,设计出适宜粗细不同电缆的既能剥掉外皮又不伤及“内芯”的电缆剥皮器。崇明北堡小学宋晓凯同学提出的“香芋和山药间种”方案,竟使作物产量提高了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