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浦东不仅仅是吸引外资的前沿,也不仅仅是金融和贸易中心,它还将是未来中国科技产业的制高点。记者昨天从浦东新区政府获悉,到“十五”期末,浦东高新技术总产值将达到1800亿元,约占全市40%。届时,浦东新区的整体创新水平和产业竞争力达到国内领先,在某些重点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地区。
从现在起至2005年,浦东高科技发展将始终保持“三个领先”:科技创新创业环境领先,成为国内最适于科技人才、研发机构、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先,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5-6个百分点;信息化水平领先,信息化综合水平高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平均水平,成为上海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区与示范区。
提高科技含金量,浦东将形成“三个群体”:形成研发机构群体。引进或重点建设50家具有国际或国内技术领先水平的研究机构,形成100家中外大型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建成800家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创新型企业,自主培育5家左右大型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高科技人才群体。引进和培育一大批适应市场竞争的科技创新人才,到2005年,人才总量达到30万人,每年净增长1.5万人。
为科技产业化提速,浦东将实现“三大增长”:政府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科技事业费继续按照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的水平安排,区级财政安排的科普经费按照人均1.5元的水平投入,并逐步增加企业担保基金;研发机构的投入持续增长。全社会研发机构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5%左右;专利申请数持续增长。专利申请数从“九五”期末的718件增长到2750件左右,年均增长率约40%。
未来几年内,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现代农业将构成浦东产业热点。浦东力争成为国际微电子产业转移的首选区域。到2005年,争取建成10条以上芯片制造线,20条以上封装测试线,引进与建立6家微电子研发机构,芯片产值达到480亿元左右,约占国内市场6%,国际市场1.8%。在软件产业方面,浦东正构建国内外软件产品交易市场和股权买卖柜台交易市场。到2005年,软件总产值达130亿元,软件出口4亿美元。浦东生物医药产业以张江“药谷”为载体,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天然药物及保健品、医学仪器和医疗器械的创新技术及产品,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治疗心血管、防治肝炎的新药和疫苗将在这里层出不穷,为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