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吴淞口12月12日晨上演壮观一幕。6时许,“亚洲第一沉”――上海外环隧道的第6节巨型管段,被缓缓拖出浦东干坞,2小时后拖至黄浦江江心预定位置,准备沉入江中,与静卧江中的第5节管段对接。目前,外环隧道工程量已完成80%,明年6月底可望全线竣工通车。
由于外环隧道采取沉管法施工,江中管段的沉放成为“重中之重”。江中管段共有7节,每节长108米、宽43米、高9.5米,重达4.5万吨。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入海口沉放,将受到潮位、水流速度等各种因素影响,在江底管段对接时,依靠GPS定位及自动测量跟踪,控制精度要求在50毫米之内。今年4月,外环隧道施工遇到了世界沉管隧道建设史上罕见的难题――管段体外江水比重突变导致管段内进水。经过中外专家历时近6个月的合力攻关,终于完成了管内排水、管段重新起浮和沉放的艰巨工作。此次沉放的第6节管段将连接进水的第5节管段和最后第7节管段,成为工程顺利进展的关键。
据工程总指挥陈彬介绍,设计和施工人员的科技创新使外环隧道建设不断突破难关。结合黄浦江水文特点和沉管工艺,他们进行了10余项科研攻关,如管段混凝土比重控制的科研项目,必须对混凝土配比进行精确计算和对比,保持适当重度,使沉管在拖运和沉放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
据透露,上海外环隧道的最后一节管段将在下一期低平潮时沉放,届时隧道建设者将攻克最后一道难关:江底最终接头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