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大学“就业实习”新模式拓宽了大学生就业渠道。据该校招生毕业生就业办副主任周财宝介绍,大学生在“就业实习”期间边上课边进行就业实习,不少学生连毕业设计也在实习单位里完成,不仅增强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也大大缩短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磨合期”,许多学生“就业实习”一结束就被竞相聘用。
现在许多毕业大学生感叹工作难找,不少用人单位却反映在毕业大学生就业市场上难以找到合适人才。上大曾对毕业生做过一项跟踪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反映不少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需要较长的适应期才能投入实际工作;大学生则反映由于对岗位要求缺少了解,难以独当一面开展工作。调查结果还发现,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做毕业设计而留在企业工作的占到就业率的三成左右,这些学生工作适应期短,经过二三年的锻炼很快就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针对就业市场的变化,1999年上海大学开始实行“就业实习”试点,先后与贝尔卡特移动通信系统有限公司、银欣高科、华瑞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金陵智能电表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产学合作培养学生的协议。第一批28名到贝尔卡特公司实习的大四第二学期学生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两个专业,与用人单位的需要比较对口,一开始双方就都比较满意,公司专门为这批实习学生开设了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交换机硬件升级技术等新课程,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任教,学生“就业实习”考核合格可折算成学分。学生普遍反映,“就业实习”虽然只有3个月时间,但不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接触了实际,增强了动手能力。公司也认为这批学生经过专业培训,马上就可以从事市场开发、新产品研发等工作。第一批实习学生中有25人与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迄今该公司已接纳了上大50多名毕业生,其中不少人已被聘为技术工程师、工程报价工程师等。
上海大学在有条件的院系全面实行“就业实习”模式后,今年已有400多名学生与企事业单位达成“就业实习”协议,加上二级学院自己与企业事业单位达成的协议,今年全校参加“就业实习”的学生将有1000多人,许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也有了着落。不少用人单位还把“就业实习”学生作为本单位的“准员工”加以培养,如斯沃琪集团把5名前来实习的上大学生委派出国培训,大学生们对此很受感动,纷纷表示要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以良好的成绩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