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海归派沪上创业路愈宽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46

  上海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海归派带着满腔的热情来沪创业,施展才能,他们中有的是海外学成回国的技术专才,有的在海外工作生活了一段时间再转回上海发展,还有的是一批老华侨的子女。这股“海归潮”给上海的民营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据悉,光是海归的留学生在沪创办的企业就已近2000家,总投资额也已超过3.5亿美元。创办的企业主要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上海对于海归派抱着一颗“求贤若渴”之心,努力地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譬如海归留学人员企业可以享有华侨、港、澳、台资企业所有优惠条件,企业准入门槛也相应降低。外资企业最低注册资金为10万美元,留学生企业最低出资额咨询类降至1.2万美元,生产类降至6.2万美元,国际贸易类降至10万美元,并且在税收上也予以减免。上海市政府还在张江、长宁、嘉定等地专门辟出了几大留学生园区,建立创业服务中心,为留学生创业者提供一条龙服务,从代办申办企业到配合招聘人才、拓宽市场。与此同时,园区内还提供一定数量的厂房、实验室等以成本价出租给海归的创业者。一些园区甚至还设立了一定数量的科技发展基金、奖励基金、创业担保基金。
  政府的优惠政策无疑是海归派创业的有力支柱。海归派们纷纷挟“一技之长”,带着高新科技技术项目和资金来上海圆创业梦。在以生物医药和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张江园区,先期创办的留学生企业已经呈现出跳跃式的发展,一些企业还拥有了外向型与全球化的特色;而上海嘉定高科技园区,凭着1998年到2000年产值连续三年翻一番的势头,共吸引了不下200家留学人员企业,并且90%以上的企业都已步入正轨;漕河泾创业园区更是留学人员企业的“孵化器”,留学人员企业总注册资本突破1000万美元。
  海归派回沪创业已经成为上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首先,海归派给上海引来了先进的技术,大大推动科技的发展。留美双博士常兆华带着个人专利创办的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心血管、低温冷冻手术仪的研发、生产,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也让国外产品价格在中国市场减半。与此同时,科技园区的发展也在海归派企业的推动下变得“个性鲜明”。张江高科技园区进一步体现了“高科技”和“新区”的特色,高科技企业在此可以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嘉定则进一步体现出“民营”的特色。其次,留学人员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营策略和国际化运作模式,在漕河泾创业中心,每个企业都有一个档案,有专人追踪,定期为企业“号脉”、“诊断”,解决企业中的“疑难杂症”,上海的管理水平在海归派企业的推动下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外,留学人员在自身创业的同时还给上海引来“活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马启元教授不仅从海内外融资6000万元在沪成立投资公司,还为园区引进了一项十多亿美元的项目。海归派企业充当起了上海与国际合作的桥梁。
  海归派沪上创业为上海作出了不少贡献,但是创业并不是一件易事。海归派创业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海归派由于身居国外,对国内的情况不怎么了解,听到的信息并不真切,因此他们在创业前往往过分高估个人实力,往往忽视中国市场竞争的现状。有的企业在开发一个产品以前,并没有对产品的前途作很好的评估,没有考虑产品是否适应中国市场的需要,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往往会被海归派低估,那就是创业风险。创业都会有风险,而海归派往往过于自信,甚至用老眼光,进而低估中国现有的发展水平。许多人在创业中没有充分考虑技术专利、个人资本、资产、人力等的机会成本。然而一旦进入市场,对初期的风险低估就会出现“后遗症”,往往会感到成本压力超过估计,以至陷入困境。而就海归派自身“修为”来看,创办企业不仅需要高新技术,还要有先进的管理水平。而海归派中专才往往比较多,而全才却似乎少了一些。这样就容易引起管理上的失误,进而导致经营上的失败。
  海归派在上海创业热情高涨,随着政策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中介服务的进一步完善,海归派自身修为的提高,海归派沪上创业路将愈走愈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