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化工区以创新理念破解发展瓶颈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84

  中国最大聚碳酸酯、聚氯乙烯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异氰酸酯、聚四氰呋喃生产基地……一个世界级化工区的雏形正在上海南侧悄然崛起。截至目前,这个两年前还是一片滩涂的地方,已经集聚了8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业内人士指出,大规模的投资表明,凭借创新思路和举措,上海化工区已成功跨越初期的资金瓶颈,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适应市场需求持续膨胀的需要,化工产业正成为全国性的投资热点,各地规划的化工生产基地项目不下几十个。但面对投入高度密集的化工行业,这些生产基地的建设又都普遍面临资金瓶颈。而上海化工区有关负责人透露,以创新思路和举措转动资金“魔方”,正是上海化工区得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秘诀。
  让“魔方”转起来,首先是打通融资渠道。据悉,化工区初创阶段,各家银行对化工区发展公司这个注册资本金才1.1亿元人民币的新生儿能否独揽巨额资金的借贷和偿还重任没有把握,整个区域的前期投入甚微,严重阻碍了开发进程。上海市委、市政府果断打出“中华牌”,邀请中石化系统的上海石化和高桥石化两家中央企业加盟,同时吸纳久事公司、工投公司等本地实力企业壮大股东队伍。这一创新战略思路的实施,使发展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呈几何级数越升至23.7亿元,加上这些股东企业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资信,让金融界吃了定心丸,纷纷与发展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化工区提供数十亿元的授信额度。而最近,化工区又将具有国际背景的海外公司纳入股东行列,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使化工区的融资能力如虎添翼。
  现代化工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世界级化工区的主体项目,更是动辄几十亿美元的投资。巨额投资从何而来?靠银行融资显然力不从心,上海再度提出创新发展思路,以开发区模式建设世界级化工区,借用外资打造工业新高地。如今,由世界化工巨子BP、巴斯夫、拜耳投资的三大主体项目,每一个都在百亿元人民币上下。更具有突破意义的创新来自需要巨额先期投入的公用工程建设。化工区大胆打破园内公用工程建设与管理历来由中方独掌的局面,法国的昂帝欧公司、美国普莱克斯公司、法国法液空公司、荷兰的孚宝公司、马来西亚的戴乐公司相继投资化工区码头、气体工程、管廊等项目,直接引进外资近4亿美元,有效地缓解了公用工程建设时间紧迫、资金投入集中的难题,而这些公司带来的一流技术和设备还有效降低了公用工程使用成本,又成为上海化工区吸引世界化工巨子的重要筹码。
  土地使用权转让完毕之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化工区发展公司未雨绸缪,开始着手培育投资“良驹”,探索多元化的投资方向。放眼未来,化工区投资实业公司应运而生,并与发展公司一起积极参与区内供水、污水处理、海运码头等多项公用工程的投资,为日后公用工程营运增收打下伏笔;辐射海外,化工区在日本设立了对外窗口,而化学工业区(香港)公司的开业,又将进一步为招商引资、融资开辟新的途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