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认真学习江泽民报告和重要讲话
连日来,上海各区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十六大报告和在上海代表团的重要讲话,倍感亲切,倍受鼓舞。大家说,党的十六大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上海要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宏伟发展目标,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以新的思路谋求发展,以新的突破促进改革,以新的局面扩大开放,以新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学习江泽民同志的十六大报告,回顾上海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各区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深感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指导地位,表达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各区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学习讨论中纷纷谈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南汇、青浦、闸北等区的党员、干部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是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加强和改善党委的领导,不断提高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必将使上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作出新贡献,再创新辉煌。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卢湾、静安等区领导谈到,随着传统的单位体制的解体,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党组织必须实行“重心下移”和“全面渗透”,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把党组织的建设从单位向社会发展,通过加强社区党建,在商务楼宇、经济园区和社会团体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对社会的领导,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利益。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人明等谈到,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在社会转型期各项工作任务尤其繁重。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实施旧区改造,推进社区新一轮发展,为改革开放创造安定安稳的社会环境。人民广场街道党工委书记温新华说,时代在前进,群众需求也在发展。社区党组织要根据不同层次居民的不同要求,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党员参与社会活动的载体,领导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管理,发挥“小巷专员”联系居民的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凝聚在党周围,使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扩大。
发展要拓展视野拓宽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加快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普陀、奉贤、崇明、嘉定、闵行等区县的干部群众认为:当前上海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新突破的关键时期,必须拓宽视野,拓展思路,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拓宽视野,拓展思路,必须跳出部门、区域的限制,跑出好速度,增强发展后劲。虹口区党员、干部表示,要把区域发展融入全市的发展之中,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加快推进北外滩地区综合开发和四川北路商业街新一轮改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加大吸引和利用内外资的力度。长宁区提出,区域经济发展,要进一步融入长江三角洲,融入全国,融入全球经济。黄浦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的标志,不少党员、干部提出,应该在全市新一轮发展中“领先一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只有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才能加快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惠。徐汇区的党员、干部表示,要加快产业调整升级和结构优化,构筑起由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都市型产业组成的新型城区产业结构;黄浦江徐汇段的综合规划开发,要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建设集商、居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黄金走廊”。
金山区干部群众提出,要通过加强村级经济工作,发展民营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经济,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建立农业科技高地等措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变得更富。宝山区罗店镇党员、干部表示,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的要求,尽快把罗店建设成为功能布局合理、城镇产业特色显著、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内涵丰富、信息化水平较高,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北欧风情绿色文明集镇。
创新是发展的关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各区县党员、干部和群众表示:改革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上海在新世纪新阶段谋求新发展,一定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开拓进取,实现新突破。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杨浦区党员、干部认为,唯有紧紧把握创新这一精髓,才能抓住今后5到10年的重要发展机遇,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他们提出,要尽力在打破传统体制、机制和区域经济束缚方面有所作为,充分利用区内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多的优势,进一步促进以知识经济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
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松江区近年来发展喜人:经济增幅处市郊领先地位;投入数亿巨资支持教育,放大了吸纳国内外资本的效应,去年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0亿美元,今年有望超过20亿美元。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赢得区域新一轮发展,依然要依托高校人才、科技、信息集聚等优势,坚持改革和创新。
创新,才能领先一步。浦东新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纷纷表示,要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在未来5年实现新跨越:力争经济实力保持超常规增长,到2005年GDP达到2000亿元,并基本建成开放型、多功能、外向型的现代化新城区。基本建成以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为依托的枢纽型基础设施平台,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力争到2005年,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核心,基本形成浦东高科技产业的合理布局,建成上海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