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执政兴邦发展强国―来自上海代表团的报道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21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过多少强国之梦?在世代华夏儿女的心头,有过多少振兴之愿?
  在出席党的十六大上海代表团的讨论会场里,在代表们的发言交谈中,一个个声音在汇聚: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上富民强国之路。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的宏伟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庄严宣言。代表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无不为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而感到自豪,无不为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而感到自豪。
  历史见证波澜壮阔十三年
  从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13年。许多代表情不自禁地用“政通人和”、“盛世伟业”来称颂13年巨变。
  13年来,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局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美元,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综合竞争力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第一次变成现实。这是历史的跨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有力见证。
  回顾这波澜壮阔的13年,往事如在眼前。很多代表动情地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是党的历史上最团结、最健康的时期;是建国以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局面最稳定、国内外重大问题把握得最好的时期,真正可以说是政通人和、和谐安定。这13年,也是上海城市发展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13年,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也不为过。胡茂元、谢企华、郎金兰等代表畅谈自己所在企业的快速发展历程,感受着自豪与兴奋。他们的企业,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完全得益于党所坚持的改革开放政策。他们说,没有党的执政兴国的坚定信念,就没有一系列解放生产力的各种正确政策,我们现在可能还在计划经济的旧路上徘徊。
  不少代表深深感到,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奋斗,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只有充分发展生产力,才能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才能体现我们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钱景林代表说,13年来,是我国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党和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上海13年来所走过的历程,都证明坚持执政兴国才是我们党服务于人民的根本道路,是一条凝聚人心的道路。
  人民企盼国家强盛、生活幸福。在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飞越的基础上,党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更高目标,这是我们的党代表人民利益继续实施兴国战略的又一伟大行动,必将为民族腾飞插上更坚实的翅膀。执政兴国就是要让国家富强起来,让人民富裕起来。人民群众只有在美好的现实面前,才会凝聚起坚实的信心。
  13年风雨兼程,13年铸就辉煌。代表们发出由衷的心声:让历史记住这波澜壮阔的13年!
  用“四新”要求谋取新发展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总结13年来的经验,最重要的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代表们在讨论时说,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则是对邓小平理论更加深刻的阐述。
  坚持发展,加快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的庄严承诺。发展就要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我国13年的发展,就是在冲破旧观念、打破旧体制的过程中实现的。13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正是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实现的,这一突破开创了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崭新局面。亲耳聆听了江泽民同志在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许多代表激动不已。大家认为,江泽民同志对上海工作提出的“四新”要求,为上海在新世纪谋求新发展新突破指明了方向,是对上海各级党组织实践“第一要务”的殷切期望,是我们实现新发展,更好地坚持执政兴国的思想指引。发展要抓住机遇,而机遇始终与挑战并存。新世纪的新发展,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在各方面都要有新的突破、新的建树。结合地区发展特点,来自杨浦区的杜家毫代表说,改革开放要有新的发展,一定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在打破传统体制、机制和地域经济束缚方面有所作为,坚决破除企业与企业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企业与高校之间等各种“围墙”,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优势的有效整合,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沈文庆、韩华、蒋志权、陈策等代表表示,上海的新一轮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一个“新”字,大胆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在各项创新中获得新的发展,使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真正成为机遇。锁定目标再铸新辉煌13年的发展成就,昭示着一个深刻的主题:发展,是执政兴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高扬的强劲旋律。代表们纷纷表示,在推进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进程中,上海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按照党中央和江泽民同志的要求,以新的思路谋求发展,以新的突破促进改革,以新的局面扩大开放,以新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为建设比较富裕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思想已经明确,目标已经锁定。上海代表团的代表们在思索:如何按照十六大精神去开展新的实践,去铸造新的辉煌?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个个新的发展思考在代表们的心中孕育,一个个促进发展的举措在代表们的脑海里涌现。李良园代表说,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伴随机遇而来的,又往往是新的东西,只有创新才能抓住机遇,进而以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发展增强实力。金融系统的杨定华代表认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在上海全面建设“四个中心”的过程中,金融的核心地位将进一步得到体现。今后五年是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上海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金融改革,立足做大金融增量,吸引新的金融机构,发展新的金融产品,集聚新的金融资本。来自工业系统的吴明代表想的是,如何突破体制障碍,探索国有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上海工业国有比重相对较大,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体制和机制的障碍。在新一轮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中,上海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国有资产有序进退,提高国有资产的集中程度,优化国有资产结构,采取各种规范化的市场途径,包括积极引进外资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造,大胆探索和发展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国有企业也可以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姚明宝代表认为,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上海旅游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上海旅游业应充分利用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科技创新的现代化成果来发展旅游产业,提升消费能级,加快以信息化、网络化来装备旅游业的步伐。陈策代表说,在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全面繁荣上海郊区的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南汇来说,要抓住上海深水港、航空港、轨道交通、磁悬浮铁路等市政大项目修建的机会,促进快速发展。钟燕群代表说,青浦目前有一批拥有相当科技含量的加工企业,下一步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民城市化进程……执政兴国,发展强国,国运所系,民心所向。上海代表豪情满怀,面向未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