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科技企业法律咨询服务团成立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09

  上海科技企业法律咨询服务团10月24日成立。一共14个律师,却有七八十个科技企业老总排着队挨个和他们交换名片。因为首批律师都是法律界知名人士: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朱林海等,擅长的官司都是科技企业烦恼事;更因为律师们亮出的服务公约着实贴心:通过法律咨询服务,为科技创业解疑释惑,保驾护航。
  
法律导航,尝“三性”甜头
  杨先生和几位好友开办的进出口商贸公司,原想在今年6月底前开张,结果却有意延迟1天,到7月1日开张。差1天,结果大不一样,原来杨先生的公司只能享受半年所得税优惠,结果却可享受整1年。
  啥道理?原来按税法规定,公司开张第1年可免征1年所得税,在上半年度的6月底开张,就只能享受当年所得税优惠,说是1年,其实只享受了半年优惠。如果7月开张,就可以把今年作为纳税年度,明年作为享受企业所得税免征年度,就能享受整1年的所得税优惠了。
  “这不是逃税吗?”不少科技企业听了杨先生的话,首先就是这个反应。但这恰恰是因为懂法,才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打擦边球,合理避税。入世后,市场经济三个特性更加显著:规范性、机遇性和权益性。据专家介绍,WTO的规则其实是法制经济,科技企业必须遵守法制规范经营。但市场经济又是机遇经济,知法,就能利用法律提供的机遇,获得利润的最大化。懂法,还可以使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法律等,不仅规避侵权,更保护自己的权益。
  
律师指点,避认知误区
  一家研制新材料的企业状告同行侵权,当法官请其举证时,科技企业老总愣了:“法律不是以事实为依据吗?侵权事实是明摆的嘛。”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法律是以事实为根据,但这事实必须有证据支持。”市第二中级法院杨钧法官介绍,由于一些科技企业不懂法,对法律产生不少误解,从而损失了自己利益。如有些企业坚信以法律为准绳,却不注重法律程序,在法律期限内,该举证的不举证,该披露的不披露,最后有理变成了无理,再想补程序已不可能,因为法律程序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还有些企业打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原来法院强制执行的对象是个“空手道”,企业做生意前根本没想到去查查交易对象的家底。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领导认为,组建科技企业法律咨询服务团,目的就是让科技企业随时向律师讨教,请律师们及时为科技企业“提个醒”,规避经营风险,维护自身利益。
  
挂牌服务,解创业迷津
  “科技企业法律咨询服务团要是早成立3年,我们就不会因为请律师耽误官司影响效益了。”一家科技企业的董事长助理朱先生告诉记者,公司产品遭遇侵权后,决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可上海这么多律师,请谁啊?企业茫然。几经周折,总算请到律师打赢了官司,但已耗时3年。因侵权者挖走客户,蚕食市场,公司的年利润从原先的300多万元降至70万元。
  随着我国不断加强法制建设,法律条款越来越完善,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宽泛;上海律师日渐增多,但都术业有专攻。科技企业遭遇法律难题,确实不知该向哪个律师事务所求援。24日亮相的科技企业法律咨询服务团共有6家律师事务所参加,每家都向科技企业介绍自己的强项,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精通涉外纠纷及企业改制和融资中法律问题,凯昌律师事务所、海燕律师事务所善于处理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法律纠纷,华诚律师事务所专攻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诚成劳动保障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维护企业及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服务。各家律师事务所还介绍了当家律师的姓名背景。这样的挂牌服务,无疑让科技企业“按图索骥”,方便多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