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以健康老龄化为方向,把老龄工作的重心下移到社区,健全完善为老服务工作机制,不断丰富为老服务内容,促进上海老龄事业健康发展。10月14日召开的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提出这一要求。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市委副书记刘云耕出席会议并讲话,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冯国勤和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副市长周慕尧、杨晓渡就做好当前老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本市绝大部分老人生活在社区。为了丰富社区老人的生活,去年本市启动了社区为老服务“星光计划”,新建社区老年活动室316家,在102个街道(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增设了为老服务项目,改造了63家薄弱敬老院,在131个街道(镇)实施了居家养老补贴,还在部分社区推出了社区老年人远程教育网和信息网等服务,受到老人广泛欢迎。
刘云耕在讲话中指出,要从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老龄工作的重要性,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努力开创上海老龄工作新局面。他说,做好上海老龄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是上海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是提高上海城市文明程度的需要。面对新形势,各级党政组织要转变工作模式,形成社会化工作机制,动员整个社会力量一起做好为老服务。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研究和解决老龄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社会舆论、政策机制、财力支持、工作机制等方面,为上海老龄事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冯国勤指出,社区是老年人的生活空间,要依托社区开展老有所“养、医、教、学、乐、为”,帮助老年人解决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要以健康老龄化为方向,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开展不同层次的为老服务,让老人享受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各级领导要整合社区资源,建设老龄服务设施,建立为老服务补贴制度和财力机制,为社区为老服务工作提供保障。
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市总工会、团委、妇联等群众团体和各区县负责人出席会议,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教育、劳动、卫生、司法、文化、体育和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汇报了《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实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