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血压日”--认真控制高血压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
据最近在我国10个省、市的人群中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国家之一。这与高血压“三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有关。50%以上的病人是在参与调查后才知道身患高血压;25%的病人在服用控制高血压药物,只有不到10%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本市高血压“三率”控制的效果如何?10月7日记者采访了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朱鼎良、副所长高平进以及王崇行教授等专家。他们认为,虽经过几年努力,本市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有所提高,但控制率还较低,不少人尽管在治疗,但治疗效果很难预测。
“治疗不足”血压难降
在采访现场,记者看到了许多高血压未能控制住的病人:一个50岁的男子,患高血压病已有一些年头,自述一直在用药,但医生测出的血压着实让他自己也吓了一跳:上压170,下压110。他说自己从来没有这么高过。一位发病2年的病人,自述十分注意服药,但血压一直时好时坏。还有一个60岁左右的男子,告诉医生自己患病多年,目前在用“络活喜”。他问医生,为何血压降不下来?
专家在听了他们的自述,并经检查后,告诉他们:关键是他们虽然用药治疗了,但药物使用不当或不到位,即通常所说的“治疗不足”。如第二位患者经诊断,问题出在他所用的药物上,如再增加一定的量,效果就会出来。
用药配伍因人而异
要控制高血压,就得老老实实请医生检查、配药,并按医嘱按时坚持服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四大类,共100多种,一般的用药策略是:多种药物小剂量联合使用,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副作用也较小。但每个病人具体选用什么药,剂量多少,医生要根据各人不同的病情,包括有没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凝度等代谢方面的疾病,有没有肾功能和心功能等方面的问题等。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才能处方。如一位服用“络活喜”的患者,由于发现其心跳较快,医生给他加服“倍他乐克”。还有一位年近70、患过脑梗的高血压病人,自称已服用“络活喜”和“尼群地平”两种药,为什么血压控制不住?专家告诉他,这两种药属同一种药。医生建议他改用能扩张血管的“尼莫地平”和改善血管弹性的“洛汀新”。专家说,服用药物的配伍要合理,不然吃了无用是小事,误了治病却是大事。
早查早治戒烟限酒
专家指出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在高血压病的增长趋势中,中青年比老年人更明显。35岁至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增长率男性为74%,女性为62%。在上海,20岁至50岁的人群中,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患高血压,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要占20%,但在10年前,这个比例还不到10%。
中青年人患高血压为何越来越多?原因也有三:遗传、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神经过度紧张。而且高血压发病越早,危害也越大,所以一旦查出,就要抓紧治疗。治疗方式包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学会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率;对高血压的早期和规范治疗,可使严重的并发症减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