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申城六变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39

  ●居民住房变大了
  1990年市中心区280平方公里居住着706万居民,人口密度高居全国之首。
  上海市府把城建放在基础性战略地位,保持城建高强度投入,1990年代累计投资8041亿元,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59%,投资总额比1980年代增加18倍。
  过去11年全市新建住宅1.36亿平方米,是1990年市区住房总量的152%,等于重建了一个半上海市,市区人均居住面积由1990年的6.6平方米,提高到12.5平方米。
  ●市区烟囱减少了
  上海是老工业城市,市区烟囱林立,混杂着1000多家工厂,严重影响了城市大气环境。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十年来,市政府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布局大调整,市区搬出了近3000家厂家。目前市中心区仅存百台锅炉,已消灭了近百万只煤球炉。
  除电厂外,市中心现已基本无燃煤区。11年来市中心区总悬浮微粒年平均值下降51.9%,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下降57.5%。去年全市空气质量指数达二级或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占全年84.7%。
  ●公用设施改善了
  11年来,上海建成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和长江引水工程,改建和新建一批自来水厂,全市综合日供水能力达1048万平方米,水质进一步提高。
  全市煤气日供应能力达984万立方米,居民气化率由1990年的不到50%提高到100%。新建、扩建外高桥电厂、石洞口电厂、吴泾热电厂等骨干项目,基本完成市区低压电网改造,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1057万千瓦,确保市民生活用电,市民用电拉限电已成历史。
  ●绿地面积增加了
  1990年,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平方米,2001年提高到5.5平方米;199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2%,2001年增至23.8%。最近3年绿地建设面积超过了以往50年绿地建设总和。
  近几年市政府采取拆房建绿、搬厂建绿、市政动迁建绿的方法,先后建成了延中、太平桥、黄兴、大宁绿地等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生态景观绿地,基本实现每一街道有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绿地,使居民出行500米就能享受大块绿地。
  ●河水开始变清了
  11年来,上海市环境保护总投入达950亿元,完成了大量环境建设和污染防治项目。如全面开展苏州河整治和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完成设计日排放能力各为170万吨的合流污水一、二期及日排能力70万吨的吴闵污水厂一期工程,新建日处理能力为40万吨的石洞口污水厂一期工程,完成松江污水处理厂等扩建工程。苏州河干流已基本消除了黑臭,市中心区河道基本做到“面清、岸洁、有绿”。全市工业废水日排放量1990年为365万吨,2001年减少到186.3万吨,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1990年为72.4%,2001年达95.4%。
  ●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了
  据统计,11年里,全市拆除各类危旧房2000多万平方米,市区130万户380万居民乔迁新居,为原市中心区人口的4成多,其中近百万户家庭离开了陋室旧居,搬进了设施齐全的新居,从市中心区疏散到其他地区,市中心区人口密度明显下降。这一点,东京、纽约等城市都很难做到,上海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