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海纳百川搭建中外艺术交流平台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61

  节日的申城舞台,洋溢着一派欢乐祥和之气。共有52台330场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海内外精彩节目在国庆期间亮相。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在上海市委的领导下,上海这座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闻名于世的东方大都市,培育起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品位,中外优秀艺术家的频繁往来构成了上海的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让顶级文化作品发挥最佳效应,为优秀的中外艺术成果搭建交流平台,是上海推进文化建设的一个世纪命题。上海的舞台不能只由自家的文艺团体占领,坚定地高扬“中华牌”、“世界牌”两面大旗,让中国和世界的优秀文艺团体都到上海来演出,这是上海的期盼。
  
搭建属于全国的舞台
  国庆节后,申城将颁发以上海市花命名的第1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在18名获奖演员中,外地演员占了12位。由上海奖励外省市演员,今天已司空见惯,但13年前此奖设立之初,很多人并不理解。当时,上海市政府尚未设立文化类政府奖,文化体制改革尚在起步中,文化市场未见雏形,文化单位的经济同样窘迫。因此,“白玉兰”的这一举措,难免引来不同声音。对此,市委、市府领导明确表示,创建一流城市文化,不能搞“地方主义”,而应打“中华牌”。只有加强与各省市的文化交流,吸引更多的优秀戏剧和优秀演员到上海演出,上海的文化才会繁荣和提高。
  13度春秋交替,13载争奇斗艳。“白玉兰”香飘百花园,名扬梨园界。先后有40多个剧种的483台剧目在申城亮相出彩,有211位演员喜捧晶莹洁白的奖杯载誉而回。一些上海观众久违的地方戏曲,如曲剧、吕剧、吉剧、滇剧、绍剧、评剧、龙江剧,以及梨园戏、眉户戏、越调剧等近乎失传或绝种的剧种,也因在申城的成功演出,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信心。武汉话剧团的《同船过渡》、天津人艺的《蛐蛐四爷》等,都是从上海起步,走红全国的。
  重庆市京剧团的朱福侠、广东潮剧院的方展荣、扬州市话剧团的王苓芬、安徽徽剧团的张敏等,也都在获白玉兰奖后重新为人所识,进而改变了自己的艺术命运。
  1994年4月,天蟾逸夫舞台以全新面貌亮相。开台8年多来,坚持打“中华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迄今已邀请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四川省川剧院等296个外地艺术院团前来演出。龙江剧代表人物白淑贤深有感触地说:上海为地方戏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搭建了最好的艺术平台。
  
架起连通世界文化的天桥
  “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文化”。13年来,崇尚文化的上海人,大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以坚定信念和务实作风积极推进中外文化交流,架起了连通世界文化的天桥。国际艺术节、国际电影节、国际电视节、广播音乐节、亚洲音乐节、国际摄影节、国际动画节、国际魔术节、国际哑剧节、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国际民间艺术节、国际艺术博览会……每年300多个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使五洲文化馨风扑面而来,申城以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走到了中西文化交汇的最前沿。
  13年来,连通世界的天桥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上海。世界三大男高音来过了,通俗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来过了,交响乐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和赫尔比格来过了,电影明星格里高利・派克和阿兰・德龙来过了,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和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来过了……昔日只有在银幕上、唱片中“谋面”的大艺术家频频在黄浦江畔亮相,这些载入世界音乐史册的名字,都把他们的艺术绝活与音容笑貌镌刻在申城舞台上。用自掏旅费来沪举办国际“大师班”的当今乐坛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伊萨克・帕尔曼的话说:“上海是我最想去的地方。”
  13年来,连通世界的天桥给上海带来了缤纷绚烂的世界艺术精品。几乎世界最出名的演出团体都跑过上海这个“码头”。上海搭建的展示世界优秀文化精品的大舞台,对全球文化艺术界已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中外演出流提升上海创作水平艺术家频繁往来的人才流和优秀剧、节目形成的演出流,推动着上海创作观念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外艺术研讨会、座谈会,通过中外艺术家“零距离”的深入对话与交流,带来了创作思想观念的碰撞和艺术视野的拓宽,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上海观众的审美趣味和上海院团的艺术水准。在改革开放和追求创新的时代主旋律引导下,优化组合、强强联手所形成的精品力作,融中外之精粹,集四海之神韵,不仅赋予了海派文化全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而且以时尚、多元、和谐的独特文化个性展现着海派文化迷人的魅力。
  越洋开辟海外市场的原创民族舞剧《野斑马》,荣获中国艺术节大奖的京剧《贞观盛事》以及喜获中国戏曲学会奖的新编历史昆剧《班昭》,都有各地的一流编、导、演参与打造“新海派”。上海的艺术院团不仅购买最好的海外演出版本,还诚邀外国一流的指挥、一流的乐队来沪,与本地艺术家同台演出。为了重振中华杂技大国雄风,把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可观的演出利润资源,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演出市场的竞争,上海杂技团与中演公司瞄准欧美主流市场,创排了一台融民族戏曲、杂技、武术、歌舞、服饰于一体的《太极时空》,国庆后即将赴欧洲演出200场。
  努力建成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上海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新世纪的画卷已经打开,在坚韧不拔的文化求索中,上海这座大都市将以谦怀与大气,描摹出一个更加精彩纷呈的文化大千世界。

相关阅读